去中化?萧美琴:中国文化也是台湾社会重要组成元素

民进党副总统参选人萧美琴12日出席「政治大学青年与副总统候选人座谈」,并且在门口印有三位副总统候选人的海报上签名留念。(季志翔摄)

民进党副总统参选人萧美琴12日出席「政治大学青年与副总统候选人座谈」,与青年学子交流, 畅谈青年愿景,并接受政大学生提问,回应青年世代所重视的各项议题。(季志翔摄)

民进党副总统参选人萧美琴昨晚出席政治大学与青年座谈时,被问到最近争议的课纲问题时表示,「我不认为我们社会有真正去中国化问题,因为中国文化也是我们台湾社会重要组成元素」。

萧美琴指出,数十年来去中国化最强烈的势力就是中国共产党,台湾延续正体字、繁体字,共产党数十年间,把千年文化都做了变革,为了普及化,就把它简化了,台湾其实承接很多不少不简单的文化跟历史。

她说,现在文言文、国语文教材比例不低,她中文只念到国中程度,但是语言是沟通工具,透过学习古文,其实美国也有旧的英文,英国莎士比亚用的英语,跟现在英国人用的也不一样,相信那也就是英国文言文,这些都是要对语言、文化传统有更深刻了解的重要工具。

她说,自己派驻美国后,文言文有进步,因为电报中很多文言文,有一定古文呈现在里面。

她指出,但是无论文言文跟白话文都是学习工具,她长老教会成长背景,都是用罗马字白话文去拼音,她会用普及化跟沟通工具的方式这样角度来看待。

至于去中国化、文言文的议题,她说,课纲有很多面向,教育就是应该让年轻人更博学,或更有自信面对离开教育体系的世界,这应该是终极目标。

她强调,至于一些新学习的工具,教育是要让我们怎么面对未来及看待过去,课纲终极目标也在这里,「我不认为我们社会有真正去中国化问题,因为中国文化也是我们台湾社会重要组成元素」,台湾过去数百年不少外来统治,都会有影响,但最终文化有很多资产在里面,她是愿意用正面态度来看台湾许多多元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