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龄通用宅 长照就在家里面

全龄通用居住空间规划师王芸芸。图/颜谦隆

「全龄通用宅」在日本正夯。今年50岁的全龄通用居住空间规划师王芸芸原本是软体、专利工程师,因缘际会下有感于高龄社会需求,特别在日本受训拿照,王芸芸指出,台湾每百人社区中,有六位75岁以上、比身心障碍者的五位还多,而且身体障碍者可分身体、精神、知能障碍,但高龄者的退化是身心、认知综合退化,生活空间需要更特别的设计。

随着医药发达,国人愈来愈长寿,台湾女性平均年龄不断拉长,现已到84.8岁、男性则有78.1岁,2021年百岁以上人瑞更已来到4,721人,创下历年新高。王芸芸指出,日本有1亿2千多万人,高龄化比台湾更早,每百人社区中,超过65岁的有28人、超过75岁的有九人,所以值得借镜。许多人觉得高龄者难沟通,但像日本卖场、服务业第一线人员会受训、取得认证,就会知道如何与高龄者应对、如何服务。

日本1999年开始设立「全龄居住环境统筹规划师」检定资格制度。统筹规划师的主要定位,在担任统合保健、医疗、照护、辅具、社会福利、设计、工程等不同领域的核心角色,打造一个让弱势族群及身心障碍者能安心、安全生活,功能完备的居住空间,让一间房子可以适合0到100岁的人居住。

王芸芸指出,高龄者最常见的就是失智症。日本85岁上以有44.3%得失智症、台湾只有21.9%;90岁以上失智者日本有64.2%、台湾36.9%,但这可能是日本有「病识感」的人比较多。失智症是认知退化、器官退化造成,周边症状包括:日夜颠倒、被偷与被害妄想症、异常性欲与性行为、使用火不关火、不洁行为(玩尿、玩便)。

王芸芸表示,日本对失智症患者的认知不断在转变。从1950年前的「老番颠」、1950年至1984年的「老人痴呆症」、1984年至2004将失智者送安养院、2004年至今认为失智症患者是一种认知症问题,只要妥善照护,其实也可以融入社区生活。

王芸芸表示,透过ICF判断健康状况简表,可判断程度。因为它会看五至十年身体功能结构、是否能活动(起身、打扫、洗衣)、参与(社群活动、亲友交流)、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医疗交通资源)等。

王芸芸表示,日本的做法是以居家为中心做社区调整,台湾的长照2.0已开始在做,也就是住家为中心半小时内距离要有长照A据点、有医疗B据点、银发中心C据点,且社区要经常性召开多职能协同专案经理会议,包括:个案管理师、案主家属、居服员、医师、营养师、辅具咨商师、居家规划师、语言治疗师等随时动态调整。

王芸芸强调,银发族居住要考量食衣住行育乐,ACP「人生会议」不同于病人自主权利,是要规划人生最后一段旅程要过什么生活,预立医疗照护咨商机构,比安宁治疗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