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235家数字银行全扫描:数字银行做对了什么?
过去十年,在金融领域,一种被称为“数字银行”的新物种,正在崛起。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持牌数字银行数量,由2014年的48家,快速增长至2023年底的235家,而更广泛的提供数字化银行服务的机构数量则早已超过300家。
数字银行,也被称为虚拟银行、互联网银行,是为了应对传统银行的业务局限性,而在过去十多年间陆续诞生的一批新型金融机构。这些机构主要依托金融科技,通过线上渠道提供存、贷、汇等核心银行服务。
十年来,全球数字银行不仅体现在数量和规模快速增长,在整体银行业中的所占比重也不断攀升,为个人和小微企业提供小额、便利、费率合理的金融产品,帮助改善了全球金融的普惠性。无论是成熟市场还是发展中市场,数字银行均已证明自身对于金融体系的独特价值。
数字银行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科技大爆炸的时代背景。那么,领先的数字银行到底做对了什么?它们在思考什么?未来的数字银行什么样?
7月23日,由奥纬咨询(Oliver Wyman)联合微众银行发布了《全球数字银行发展与创新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通过对全球235家数字银行的样本研究,揭示了过去十年数字银行的发展经验,探寻未来数字银行的发展趋势。
为何快速崛起?
过去十年数字银行数量显著增加,反映了这一新兴金融模式的快速发展。
报告显示,最早一批数字银行在欧洲设立。在2010年到2015年间,欧洲涌现了一批数字银行,包括Monzo、OakNorth、Starling Bank、N26、Revolut等,自设立以来总共吸引了超过数亿名客户。同时,北美、亚洲、南美等市场也纷纷出现了类似的新设银行,以提供银行服务的金融科技企业。截至2023年底,全球持牌数字银行数量达到235家。在2019年和2021年,当年新设的数字银行分别达到36家和31家。
这些数字银行成立的背景较为多元,包括从金融科技企业发展而来、传统金融机构设立数字化业务的子公司或全新设立的银行等。由于其业务起点有所不同,可以分为原生数字银行及衍生数字银行。
原生数字银行,通常为新设银行,以线上服务为核心,借助金融科技,为传统银行业务欠发达地区以及传统银行业务无法覆盖的客户提供在线金融服务,例如,微众银行、Nubank。
衍生数字银行则由传统银行衍生而来,借助金融科技对现有银行业务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产品服务创新、客户体验优化、运营降本增效,例如,BBVA、ING。
报告认为,数字银行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客观环境的助推。分布式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关键基础设施在全球各地逐渐完善,它们为数字银行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使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扩展业务。疫情也从客观上加速了数字银行服务的发展。
另一方面,数字银行的便捷与集约的业务形式非常适合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数字银行线上为主的展业方式以及相对集约的成本结构,可帮助触达过往没有被传统银行体系所覆盖的人群,尤其是在一些传统银行业欠发达的地区。
数字银行的出现,使得部分人群拥有了人生第一个银行账户,或是取得了人生第一次的信贷支持。在小微企业方面,数字银行可以基于相对简便的手续,提供小额、便利、费率合理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小微企业获得更有效的金融支持。因此在旺盛的普惠金融需求推动下,数字银行也迎来了快速的发展。
客观上讲,自数字银行诞生以来,全球整体的金融普惠指标也确有改善。
领先的数字银行都在做什么?
如果现在用传统眼光来看待数字银行,那就有失偏颇了。
报告指出,与传统银行不同,数字银行深挖独特的生态资源,拓展多元化的业务模式,探索多市场覆盖,积极参与数据要素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正成为数字银行领先传统银行的竞争优势。
为了进一步优化现有商业模式,数字银行纷纷将目光投向“生态圈”资源。已深度嵌入到某一生态圈的数字银行,正在探索如何进一步利用生态圈的数据资源,达到精准服务、为客户增信等目的;同时也在力求打造完美融入生态圈场景的无缝服务体验。
在现有金融服务之外,探索业务模式和收入的多元化也是众多领先数字银行的共同选择。它们都在积极尝试将自身的能力与无形资产——包括科技能力、运营能力、客户资源、数据资源等进行产品化,目前这些尝试包括了提供科技解决方案、银行即服务(Banking-asa-Service,BaaS)以及向终端客户提供非金融服务等。
多市场的覆盖也是领先数字银行寻求持续增长、强化领先地位的重要战略举措。在较早一批数字银行进行全球布局的尝试后,目前领先的数字银行更强调打造“区域冠军”,在较为接近的市场中逐步提高覆盖度,进一步提升规模效应,优化盈利能力。
领先数字银行还在尝试成为数据要素流通的推动者。它们将自身在安全计算、隐私计算、联邦学习等领域形成的成果,以开源形式提供给其他机构,或形成产品化解决方案,寻求解决“数据孤岛”问题的办法,希望在提升数据要素共享的开放度、最大化数据价值的同时,确保数据安全和公平性。
例如,微众银行基于自研的FISCO BCOS开源区块链底层平台,为政府及其他机构打造数字基础设施,提供跨境数据流动解决方案,解决可信数据流通问题。该技术方案已经应用到今年5月在深港两地上线试运行的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为深港两地居民跨境工作、生活及企业拓展业务提供便利条件。
未来数字银行什么样?
数字银行的出现,曾经被认为是传统银行的“颠覆者”,但是从数字银行的发展实践来看,其更像是一条“鲶鱼”。
报告认为,数字银行在全球银行业中将承担重要角色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但其难以成为对现有银行业格局形成根本性的改变的“行业颠覆者”,而是持续保持银行业的“鲶鱼”姿态,以其在金融科技和创新能力,在整体金融体系中扮演“创新推动者”的角色,促使整个银行业保持创新活力。
而对于数字银行本身而言,头部数字银行已经形成规模效应和良好盈利能力,而未来几年领先数字银行将在盈利性、市场覆盖和引领行业标准等方面与其他跟随者进一步拉开差距。另一方面,数字银行行业标准可能逐步形成,领先数字银行的技术标准、风险管理模式等可能对外输出成为行业通用标准,推动行业规范统一,从而提升整体数字银行业的发展水平。
新兴科技仍将不断推动数字银行形态与模式进一步演化。随着AI(人工智能)、Web 3.0、物联网、元宇宙等技术和应用的不断发展,数字银行业仍会持续出现创新的应用、产品和服务。数字银行的具体形态与业务模式也可能随着新技术的问世而进一步演化,推动行业价值进一步提升。
未来,传统银行与数字银行的边界将逐渐模糊。随着规模的提升和业务的多元化,领先数字银行也开始采用一些传统银行的模式。数字银行在保持便捷、低费率等优势基础上,尝试探索线上线下结合、人工服务与自动化服务结合、综合金融服务提供等模式。另一方面,经过十多年的数字化发展和改造,许多领先的传统银行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科技能力和数据能力,并且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业务模式。这些创新服务不仅提升了客户体验,也增强了传统银行在数字化时代的竞争力,使得传统银行的服务模式与数字银行有所靠拢。
报告预测,无论未来更为新型的“银行”是否还被称之为“数字银行”,它们都会和目前的数字银行先行者们一道,为全球银行业发展和改革提供更多创新力、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