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盈从圈地到圈粉 抢攻移工金融

由全家、玉山、台新与网家合资成立的全盈支付,可说是最「混血」的电子支付业者。面对群雄并起的电支大战,要如何发挥天生「团战」特质,杀出重围?(图/财讯提供)

以「站在零售巨人肩膀上的新创公司」来形容全盈支付,一点也不为过。根据《财讯》双周刊报导,在这场电支大战里,全盈支付是新进的竞争者,同时扩大电支版图的推手。挟着全盈支付背后最大股东全家便利商店的通路优势,2022年4月上线后,短短两年多时间,在2024年用户突破两百万大关,成为台湾第5大的电子支付业者,仅次于街口、一卡通、悠游卡与全支付。

然而快速扩张的代价,就是高比率的营业费用与亏损。2023年全年营业费用是营收的3.73倍,其中推销费用1.51倍、管理费用1.93倍,税前净损高达1.95亿元,每股亏损2.11元。全盈支付也在今年办理减资弥补亏损3.7亿元。

「台湾就是一个在多元支付上很竞争的国家,大家求生存,不只要有规模,还要有不同的商业模式。」全盈支付总经理刘美玲解释,在台湾电子支付业者如果每个月实际交易金额没办法冲上百亿元,「老实说获利难度非常高」。

把痛点变亮点 增加客户、企业黏着度

另一个压力则是来自于法令遵循。安永咨询服务执行副总经理吴欣伦指出,电子支付业者需要遵守严格的金融监管要求,例如建立内部稽核制度、风险管理机制与资讯安全系统,势必投注相当的人力与成本,以维持有效适当的内部制度运作、维护与保障消费者权益。

《财讯》双周刊分析,在法遵成本无法变动的前提下,决定电子支付业者市占的关键,就是消费频率与客单价,更简单来说就是「忠诚度」。靠行销优惠虽然能抢到一时的声量,但能够结合物流、实体店面与服务,才能有效留住消费者,进而有可能获利。

「消费者为了咖啡买一送一成为会员之后,关键是我怎么让他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刘美玲比喻,过去电子支付业者比的是「圈地」,也就是把合作店家纳入版图,来建立独家合作,巩固粉丝;但政府在今年全面推动TWQR(整合各支付业者的统一QR Code)后,各个店家的支付条码同时都能支援多个业者,这时要脱颖而出,就得「圈粉」。

因此业者如何以支付为基础,找到「第二只脚」,也就是合适的竞争场域,是未来能否获利的关键。「全支付着眼的是零售场域,需要雄厚资本,相对来说我们偏向B2B2C,也就是创造各种使用场景,解决客人与企业的痛点,不只扩大使用族群,也建立使用习惯。」

从上游到下游 企图建立电支共生圈

例如在智慧社区App,缴管理费除了汇款,也能透过行动支付转帐,提升便利性;或是全盈支付也与玉山银行、精诚资讯等13家企业合作,推动消费结合减碳,帮助企业推动员工支持低碳循环经济。刘美玲透露,「接下来也会嵌入到移工金融服务的场景,帮助移工也能使用数位支付。」

全盈支付透过优惠,扩大消费者能见度的同时,也透过解决企业痛点,扩大合作伙伴之间的链结。而「嵌入」的策略目的,就是连结盟友打团体战。

甚至就连同业之间也能合作,刘美玲坦言,「我也常讲,电子支付业者的对手其实不是彼此,而是现金。11兆元的民间消费,扣掉7兆元非现金支付,还有4兆元的现金,代表努力空间还很大。」

「电支最终要打的,还是团体战。有平台才能成为共生生态系,同时满足上游(供应商)与下游(消费者)客户的痛点。」中华经济研究院中小及新创企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馨蕙观察,对于全家或全联等零售通路,电子支付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据点。搭配点数累积或现金回馈等优惠,提供用户最有利的支付工具,唤醒一段时间没有消费的静止会员。

此外,透过支付App,串连金流、物流与数位广告,记录完整用户旅程,成为高附加价值,可作为后续分析资料。不只让自己的行销更精准,也能帮助供应商更贴近消费者。举例来说,像是排队名店或牧场小农生鲜,这类店家多以现金交易,也不适合集货到电商业者仓库;但透过超商结合电子支付,货品直接配送到超商,让消费者以电子支付方式付款,对于这类供应商更为有利。

从零售到金融 齐抢科技业工程师

然而电子支付业者之间竞争最激烈的,且很难有合作空间的,就是人才。位于零售、金融与科技三大领域的交集,刘美玲坦言人才需求「非常挑战」,「服务可以合作,但人才只能去一家公司,不论是科技业或是金融业,讲到人才,每家公司都是直接对手。」她直言。

尤其是工程师,相对于多数电子支付业者着重业务拓展,全盈支付5成以上员工为工程师,未来预计还会更高。「与银行相比,新创的变动性高,而且更有机会自己独当一面,这个就比较符合年轻人的需求,或是期待舞台的人才想要的。」刘美玲分析。

《财讯》双周刊指出,另一个挑战则是科技迭代转换,相对于「稳定胜过一切」的金融业,电子支付不只要顾及金融监理,也必须更快适应新科技的机会与冲击。如同麦肯锡2023年支付报告的建议,支付业者应该吸引、留任,并提升既有员工包括生成式AI、UI/UX与云端服务相关能力,为瞬息万变的电支战场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