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绿电、碳权 台湾沦七缺
近期再生能源设置目标
欧盟2023年将对进口货物开征碳关税,全球主要供应链也陆续承诺2050年净零碳排目标,工商团体感叹,产业界不只有五缺,在全球净零排趋势下,还新增两缺:绿电与碳权。为免出现「逐碳而居」企业外移潮,建议政府尽速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碳交易市场制度,并重新检讨最适能源发电结构。
面对2023欧盟碳关税、2050净零碳排,工商协进会理事长林伯丰就叹,台湾产业目前除了面临五缺挑战外,在全球净零排放趋势下,还新增两缺「缺绿电与缺碳权」。
工商团体担忧,若国内无法满足企业的「绿电与碳权」,恐引发新一波「逐碳而居」的企业外移潮。特别是「碳权」,工商协进会指出,《温管法》中目前只有提及碳费,却没有要设碳交易平台,在国际间实属罕见。面对欧盟即将开征碳关税,以及全球主要供应链的碳中和承诺,国内企业对「碳权」需求势将持续扩大,但台湾却没有碳交易市场。
依据工总针对「碳中和议题意向调查报告」显示,逾七成受访业者认为「碳交易」才是产业降低碳排最佳方式,这是因为碳费只能做为政府收入,而碳交易才更能提升碳排放成本效益,并促进国际合作。
但是,工总也指出,《温管法》虽然已纳入碳交易相关机制,却始终没有正式建置实施碳交易制度,主因是环保署盘点290家排碳大户,并打算纳入碳交易对象,但对碳排放核配如何公平进行,并形成减碳诱因以促成交易,迟迟无法明确端上桌。
工总进一步指出,加上碳交易涉及碳权发放与交易方法,例如,若将「碳」视为金融商品,相关金流、会计计帐与法规都需要有明确规定,但这部分至今都付之阙如。
工总与工商协进会进而呼吁,由于欧盟碳关税影响逐渐扩大,也有鉴于我国主要竞争国家,都已相继实施碳交易,未来新产业型态将会是「逐碳而居」,必须要尽速实施碳交易、加速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碳交易制度,在实现净零排放承诺与目标的同时,也能避免企业「逐碳而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