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神社:重讀《靖國問題》

这间本殿比照古式神明造、但拜殿又是神道体系化后的入母屋造神社,从落成的瞬间就充满了国家意志。 图/路透社

▌本文为转角作者蔡亦竹为《靖国问题》(远足文化,2017),所写的导读。

靖国神社。这个燃烧的圣堂。

在日本的神道信仰中,再没有比靖国神社更能挑动日本国内左右翼的感情,甚至整个东亚的政治情势的宗教设施了。之所以称为「设施」,是因为靖国神社的「人工打造」色彩远重于其他神社。1872年竣工的东京招魂社,原本就是为了祭祀明治维新以来为国捐躯的英灵们,神社的祭神里并未包括过去的旧幕府军、甚至以维新元勋西乡隆盛为代表的西南战争鹿儿岛军牺牲者。1879年在明治天皇引据中国古典的命令下,东京招魂社改名为靖国神社,而各地的招魂社则改名为护国神社。

这间本殿比照古式神明造、但拜殿又是神道体系化后的入母屋造神社,从落成的瞬间就充满了国家意志。

但是败战之后,这间神社又成为了「单立宗教法人」,以神道信仰灵庙方式留存了下去。进入靖国神社的英灵遗族们,人数庞大到了可以组成「遗族会」,甚至可以左右国内重大选举的结果。在1985年的中曾根康弘正式参拜前,不只所谓邻近国家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没有反应,甚至民国45年4月19日,中华民国的立法院院长张道藩一行,在当时的驻日大使张厉生陪同下,还曾前往靖国神社参拜。

前总统李登辉参拜靖国神社一事,让「靖国问题」烧至台湾。 图/法新社

八零年代,对于日本首相「参拜」的疑虑,让靖国神社成为牵动东亚国与国关系的信仰要塞。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先后参拜五次,引发东亚国家强烈反弹,朝鲜籍日本兵遗族为此发起诉讼,表示首相参拜违反日本和平宪法。 图/法新社

祭祀英灵的靖国神社没有毁在六年间的GHQ日本占领时期,却在80年代之后成为牵动东亚国际关系的信仰要塞。其风波甚至延伸至台湾多次,前总统李登辉参拜靖国时,也挑起了台湾两大极端的对日感情对决。但是台湾人对于靖国神社的理解,却常停留于「军国主义的象征」一点,而未有深度且客观的探讨。

高桥哲哉的著书,无疑是对于这种酒精度强烈的意识形态一帖良药。或许在左右思想对立强烈的日本,偏自由派的高桥著书常被批评为「左翼思想」或是「卖国主义」,但是身为台湾人的我们,实在不需跟着日本的政治口水起舞。本书不管是以「遗族会」作为代表的英灵遗族们对于靖国神社的情感,或是A级战犯合祀的对错与详细的争论过程,甚至是日本国内至今仍然争论不休的国立追悼设施问题,本书都有深入浅出而详尽的论述。

对于台湾读者而言,靖国神社问题一直是个传统与普世价值、信仰与政治现实交错的复杂问题。这个问题如果没有详细的背景说明和论述作为辅助,常会让台湾读者们对靖国神社作出简单的二元论判断。

如果考虑到台湾与日本间的密切关系,和靖国神社问题对于日本的重要性,这种二元论观点都是不太健康的。虽然因为前述的靖国神社特性,让日本国内也不乏「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极端观点,但是本书的论述相对客观,也可以让台湾读者们更清楚了解这座人工神殿的历史脉络、及其当前所面对的问题。

外界对于靖国神社,常停留于「军国主义的象征」这一点。 图/路透社

虽然靖国神社特性,让日本国内也不乏「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极端观点,但靖国神社本身的故事与复杂性,其实远超过于简单的二元论述。 图/路透社

死后在靖国再见吧!

这是二战期间神风特攻队等为国战死的年轻人互道今生离别时的爱用句。姑且不论大战期的日本军部是否失策失能,但是祭祀这些纯粹灵魂的靖国神社如果被挂上「军国主义幽灵」时,来自一般民间的反弹是可想而知的。至于被认为是引发大战的A级战犯们同时也被祭祀在这座神道堡垒里,也同时引起了神道「人不论善恶死后都能成神」的信仰论是否成立、以胜者身分审判败者的东京大审是否具有正当性的论争。

某种程度上被二战结果决定命运的台湾人们,虽然不必亲身涉入这种几近不毛的议论中。但是了解这些论战的前因后果,却有助于我们更了解日本这个国家从近代到现代的意识形态发展过程。而高桥哲哉的「靖国问题」,就是我们了解这个政治、信仰、社会、国际关系纠葛的问题最佳入门。

欢迎进入这个东京九段坂上的「英灵」圣殿。

「死后在靖国再见吧!」 图/美联社

《靖国问题》

作者:高桥哲哉

出版社:远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7/08

内容简介:靖国神社的功能 究竟是为了「追悼」抑或「彰显」?长期以来议论得沸沸扬扬的「靖国争议」 问题的症结为何?日本累印超过30万册 战后历史不容错过的另类「日本人论」,透过哲学视角 深入浅出,全面性探讨全日本最极具争议性的宗教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