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文化遗产再展芳华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摆放于博物馆之内,使之成为仅供观赏的展陈或纪念品,抑或是封存在库房里,死看硬守?显然,这些做法只会使文化遗产失去原有的生命力和文化内涵。人民群众是文化遗产的真正主人,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绝不能“养在深闺无人识”,要做到应开尽开,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让人民群众共享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成果。

要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机、再展芳华,需要更加关注文化遗产的现实意义,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让文物真正活起来。近年来,福州坚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实、抓好,有效促动保护传承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坚持公益属性。重点文保单位应坚持“能开则开、应开尽开”原则,持续扩大开放程度。注重发挥文物承载的文化力量,不断丰富展示利用手段,使文物更好融入生活、服务人民,发挥文物社会功能。

拓展文旅消费。以文化优先、大众消费为导向,依托历史文化街区和文化遗产点,打造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旅新场景、新业态,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加丰富的历史文化滋养。比如,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去年通过国潮消费季、文化展览等形式,策划“坊巷音乐节”“街头文化艺术节”等各类活动1500场,成为展示闽都文化魅力和活力形象的城市窗口,得到市民广泛赞誉。

突出共建共享。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出台配套政策、保障措施,鼓励群众参与历史街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修缮,调动群众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可以引入有实力、有资质、有经验的社会力量,通过捐资等形式参与文物保护和开放利用工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春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