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报甘头条 | 甘肃平凉扎实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残疾人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目前,平凉市有持证残疾人10.1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的5.6%。

近年来,平凉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结对关爱·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和省市列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力落实各项惠残政策,聚焦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残疾人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为残疾人托起了“稳稳的幸福”。

实施“爱心工程” 扶残助残蔚然成风——

家住崇信县黄寨镇的张小燕(化名)患有青光眼、属于视力一级残疾,两个孩子正在上学,一家四口的生活重担压在了她丈夫身上,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去年,在县镇村三级的积极协调下,张小燕的丈夫到家附近的养牛场工作,不仅有了稳定收入,照顾家里也方便。

自全省“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启动以来,平凉市委、市政府把开展结对帮扶特殊困难群众作为民心工程来抓,成立工作专班,提出每个干部每年至少为关爱对象办1件实事的工作要求,建立结对帮扶数据动态调整和“日报告、周分析、月通报”、包抓监测、信息报送等制度,形成了党政统筹、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结对关爱工作推进机制。

全市残联系统聚焦困难重度残疾人所盼所需,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开展多轮摸底并建立台账,精准界定关爱对象,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市县级干部首先结对认亲,全市1.3万名干部与1.4万名困难重度残疾人结对。

落实上门换证、康复救助、辅具发放、无障碍改造、关爱慰问……全市各级各部门干部沉入一线了解情况,扑下身子为残疾人排忧解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残疾人身边,全市上下扶残助残蔚然成风。

今年以来,平凉市累计开展联系交流2.42万人次,走访探视1.88万人次,落实政策1.72万项,解决残疾人实际困难1854件,帮办实事2872件。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参与扶残助残,全市80多个社会组织结对困难群众249人,累计捐款439.7万元,捐助爱心物资价值135.2万元。

用心办好实事 不断擦亮“幸福底色”——

“整整6年了,我第一次听到女儿喊妈妈……”平凉市民王鑫霞的女儿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之前她在西安市儿童医院给孩子佩戴了人工耳蜗,却无力负担康复费用。她偶然得知平凉市康复中心医院可以免费为孩子进行康复训练,便找了过来。

“孩子在这里训练快一年了,很有效果。为了保持听觉平衡,医生还给她佩戴了助听器。随着有声世界大门的开启,现在孩子的性格也开朗了。”王鑫霞激动地说。

今年,平凉全面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把“让每一个残疾儿童享受高质量的康复服务”作为重要民生工程,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603.2万元,市县落实配套资金202万元,为809名残疾儿童入院开展康复训练或手术。

同时,平凉市为残疾人发放轮椅、助行器等辅助器具2343(辆)件,适配假肢、助听器、听书机、定位手环等846台(件)。持续加强市康复中心医院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康复治疗、临床医学等急需紧缺人才8名。聚力推进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和社区康复服务能力建设,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和辅助器具适配率达到85%以上。

“平凉是全省‘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的先行先试地区之一,市委、市政府倾情倾力加强残疾人民生保障和关爱服务,推动全市精准康复、日间照料、基层残联组织建设等残疾人工作争先进位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特别是连续三年安排配套资金、高标准提升残疾人日间照料项目质量成色,为全省作出了示范。”近日,在全省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现场推进会上,省残联主要负责人如是说。

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平凉市残疾人工作的目标。全市各级各部门从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居住环境、帮扶城乡残疾人就业创业等多方面发力,积极开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民政部门为残疾人发放救助补助资金;医保部门为残疾人申请医疗救助金;住建部门向城市60岁以上住房困难残疾人发放住房租赁补贴,为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抗震设防改造;教育部门积极做好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安置工作;残联为残疾人开展上门评残服务、办理残疾人证,为残疾儿童实施康复训练和治疗,发放适配辅助器具……

创新形式载体 健全关爱服务体系——

走进崆峒区鸿福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南山站,舒适整洁的环境,功能完备的活动室,细心周到的照顾,为生活在这里的残疾人搭起了“温暖港湾”。

“我每天早上到照料中心,有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陪我做康复训练,我还能学习制作宫灯,现在精神比以前好多了,日子过得特别充实,收入也增加了。”照料对象曹勇(化名)正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学习宫灯制作技术。

为了解决重度残疾人的基本生活、身体康复、心理健康等问题,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近年来,平凉市将日间照料作为纵深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补齐就业年龄段重度残疾人照护短板的重要举措,聚力打造具有平凉特点的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品牌。

截至目前,累计为1560人次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日间照料服务,为2732名重度残疾人开展上门居家照护。其中,崆峒区、静宁县2个日间照料服务省级示范中心,已建立残疾人农疗、工疗基地,完善无障碍设施和功能室布局,并拓展辅助性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残疾人而言,更是获得社会认同、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为此,平凉市多措并举,促进残疾人就业及其家庭增收——

将全市4979名残疾人“三类户”纳入动态监测帮扶,扶持种植、养殖和农业加工能手发展增收产业,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累计为6.88万名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2436.9万元;

引导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今年全市按比例安置残疾人609人,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2023年全市收缴保障金7642.77万元;

落实各项就业帮扶政策,扶持省级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盲人按摩机构、辅助性就业机构13个;

举办全市残疾人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募集岗位514个;

在崆峒区主要街道、繁华路段、旅游景区建成7个“爱心屋”,帮助14名残疾人或重度残疾人家属就近就业;

向259名残疾人及亲属发放“集善”助学卡,安置1642名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

在崆峒区引进订单式仿真花加工、宫灯制作、服装包装、荷包制作4个辅助性就业加工工坊,定期回收残疾人加工的产品,采取计件式支付工资,实现辅助性就业20余人;

一项项举措,一组组数据,凝聚着平凉市上下爱残、扶残、助残的智慧与心血。正是这些温暖与关怀,让残疾人的梦想照进现实,让他们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我们将持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广大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升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动全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平凉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陈龙说。

签发:董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