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礼“十三五”・残疾人事业这五年】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发展按下“快进键”

“十三五”期间,残疾体育事业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康复健身体育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以康复运动服务为根本,以融合社会力量为手段,以提升残疾人群众体育参与度为目标,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通过参与康复健身体育运动走出家门,分享体育的快乐,促进身心健康,融入社会。

2020年11月17日,由中国残联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首场活动――“第三届全国基层残疾人机构旱地冰壶比赛总决赛”在浙江省杭州市塘栖镇国家盲人门球训练基地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领队、教练员、裁判员、志愿者、残疾人工作者和媒体记者等参加活动。据悉,第五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以“助力冬残奥、健康进小康”为主题,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活动旨在积极响应“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引导和带动广大残疾人参与冰雪运动,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助力,促进残健融合和康复健身,进一步提升残疾人朋友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十三五”期间,像“冰雪季”这样的系列活动还有“健身周”“特奥日”,这些活动是我国残疾人群众体育发展的真实写照,同时有数以万计的社区建成残疾人健身示范点,大量的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走进社区,来到残疾人身边,为基层残疾人提供更加适合的康复健身工作指导。

残疾人康复健身服务水平得到长足进步

“这里离家近,有很多健身器材。”家住上海市杨浦区殷行街道,71岁的退休工人冼先生笑着说,“还有专业的老师给我们做指导动作,真正解决我们康复和健身的需求。”3年前,因突发脑梗导致肢体残疾的冼先生几乎每天都要到社区一家专门为残疾人提供专业健身、康复服务的机构――“康健苑”打卡。“康健苑”是上海市全面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健身15分钟体育生活圈的一大创新,近年来随着我国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全国其他城市类似这样的社区健身点还有很多。

“十三五”期间,中国残联将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工作进一步纳入残疾人事业和全民健身大局,在《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意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十三五”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中,都对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工作做出了安排。中国残联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助残工程”持续为基层残疾人机构配备康复健身体育器材。2016年至2019年有436家单位、495名个人获得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

截止2020年12月,全国累计设立社区残疾人健身示范点13313处、为324659户重度残疾人提供了康复进家庭服务、培养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139206名,提前完成“十三五”任务。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的残疾人由“十二五”末的6.8%增长至14.6%,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与率明显提升,广大残疾人有了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社会力量与推广残疾人康复运动得到更好融合

“预备,跑!”一声枪响,数百名身穿五彩服装的人们欢呼着、奋力地摆动着双臂大踏步地冲过起跑线。2017年2月25日,由北京听跑跑友自发组织的公益活动“闪电跑”现场,270多名残健跑友汇聚在一起,为呼吁更多人关注听力残疾人而奔跑。

“十三五”期间,像“闪电跑”这样借助社会力量开展的残疾人体育活动还有很多,“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赛特奥融合组比赛”“中国网球公开赛轮椅网球国际邀请赛”“全民健身挑战日融合关爱跑”“三菱杯残疾人民间足球争霸赛”“残健同行乒乓球残奥冠军挑战赛”“健身轮椅马拉松”“‘谁是棋王’、中国围棋民间争霸赛残疾人界别比赛”等都颇具社会影响力。同时,中国聋协、中国盲协、中国肢协、中国智协和中国精协充分挖掘各类残疾人运动潜力,引入社会多方资源,举办了“牵着蜗牛去散步”“全国盲人板铃球交流赛”“京津冀残疾人飞镖线上挑战赛”“全国听力残疾人柔力球交流赛”“环青海湖智慧星公益骑行活动”“全国残疾人排舞公开赛”等群体健身活动,得到了广大残疾人欢迎和支持。

残疾人参与群众体育的热情明显提升

“快点跑,加油啊!” 27岁的葛根夫是一名患有唐氏综合征的蒙古族小伙子,他4岁学会走路,7岁才会说话,从前害羞内向的他自从参加社区残疾人健身示范点组织的乒乓球运动后,变得越来越自信。活泼热情的他,在2018年第三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暨冬季十省(市)特奥联谊活动中,很快就成为了全场的焦点。冰冷的雪场上欢声笑语不断,残疾朋友们在一起戏冰、赏雪,愉悦身心,增强体质、开阔眼界,还增进了友谊。

“十三五”期间,全国31个省区市积极开展残疾人喜闻乐见的康复健身活动,举办基层残疾人大众体育赛事,推广普及适合不同类别残疾人的康复健身运动方法、活动和比赛。

“漂亮!好球!”球场外,天津聋人学校教师、天津市群众组五人制聋人足球队教练宋艳梅兴奋地跳起来大喊着。球场内,身穿6号红色队服的球员带球冲到对方门前,用一记“抽射”把球打进。2019年天津第十届残运会比赛前夕,这样自发举办的球赛每天都在天津海河教育中心的体育场内进行着,赛事推动着残疾人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

身穿6号队服的运动员名叫王龙,今年43岁,是天津市北辰区集贤街道的一名残疾人专职委员,他的队友们也都是听力残疾人,虽然他们不是职业运动员,有着各自的职业和生活,却有着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动力。为了鼓励更多的残疾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体育赛事也增设了不少群众可参与的比赛项目。2019年全国第十届残运会群体项目由第九届的2个大项增加到9个大项,增设围棋、盲人跳绳、轮椅舞蹈、3人制篮球、5人制足球、迷你越野滑雪、旱地冰壶项目,羽毛球、乒乓球比赛增设了大众组进入主赛期总决赛。群体项目先期举办各地基层挑战赛和预选赛,扩大参与面,向全部残疾人开放,残疾人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

“十三五”期间,残疾人康复健身运动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仅在举办赛事的数量上有了显著增加,而且康复运动服务的水平得到提升,活动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品牌效应已初步显现。“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开启残疾人事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征程。下一步工作中,我国将围绕健全残疾人群众体育组织,完善残疾人健身设施,促进社会力量与推广残疾人康复运动得到更好融合,丰富康复健身内容,举办更多群众体育赛事,营造残疾人康复健身氛围等方面做出努力,让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运动,促进健康。(徐俊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