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正在重塑地緣政治格局
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出现代表一个变革时刻,它将影响产业格局并改变国家之间的权力平衡,影响经济成长、生产力、竞争、国防、文化等不同面向,在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企业与国家领导者都在探索新机会同时应对新风险。
文/苏翰扬
从国际局势观察,虽然美国和中国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竞争对手,但在生成式人工智慧领域,多数前瞻创新来自美国,中国大陆则在建立大型语言模型上面临技术、人才、资金的挑战。
在这场技术竞争中,人为干预或将决定未来经济决策走向,包含出口管制、制裁、关税、产业补贴、投资筛选等措施;从国家角度来看,可分成美中主战场、欧盟观察派,以及由其他国家组成的观望派,这些国家的互动将决定未来人工智慧的发展版图。
从语言模型使用观察美中分歧
人工智慧已成为美国和中国大陆在经济、技术、政治、军事上、竞争和对抗的关键领域,而硬体、数据、软体、人才、资金则是双方主要战场。美国作法是凭借全球领先的学研机构与企业,以及庞大的创投资金来推动技术发展,同时,美国政府也与全球盟友从研究到出口管制进行合作,遏止中国大陆取得硬体、数据、软体、人才;而美国企业为该国取得技术战略优势来源,除NVIDIA、微软、Meta、Google等AI巨头外,马斯克的xAI也推出自家语言模型Grok准备进军市场,甚至近期连苹果都推出ReALM模型来挑战OpenAI 的GPT-4,庞大应用场域与资料量让语言模型百家争鸣,吸引更多创新者加入,是美国维持战场优势的原因。
中国大陆的作法则是由国家来定义语言模型的使用,例如北京于二○二三年四月针对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开发与部署提出新规则,要求「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产生的内容应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得煽动颠覆国家主权或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可看出中国大陆担心的是不符合北京认可的立场的资料输出结果;另外,语言模型也被视为中国大陆进行外宣的工具,因此可能存在训练资料量受限,以及审查制度造成具特定偏见的扭曲模型带来资金与人才的流失,被视为与美国竞争处于不利的原因之一。
欧盟善用法规建立铜墙铁壁
欧盟在人工智慧方面发展较美中缓慢,主要因为人工智慧公司数量、资金投入皆少于美中,且规模较小,但欧盟的《人工智慧法案》却带来商业和地缘政治影响,首先,欧盟拥有四‧五亿居民,庞大的单一市场将影响企业布局,而《人工智慧法案》的监管框架可能会影响企业在人工智慧的发展和采用,规范境内与境外企业在资料的取得和使用,同时需要注意人工智慧风险分级,一旦触法,将面临高达一千五百万欧元或三%营收的罚款。其次,欧盟的策略在于建立法规导向的数位主权,即控制资料流并塑造人工智慧背后的设计逻辑,从源头进行管制,同时透过OECD等国际组织输出及法规标准,促使他国效仿,提升影响力。
处于观望阶段的国家
除上述美、中、欧三大地区外,其他国家的立场与作法或也能对大国博弈造成影响。首先是日本、荷兰、韩国、台湾的半导体重镇,台湾在高端半导体制造领域的主导地位尤其重要:生产全球六十八%的半导体,以及先进人工智慧应用所需九十%的尖端半导体,因此,台湾业者的布局无形中也将影响国际关系走向;而荷兰则是美、中争相游说的对象,特别是美国希望EUV对中出口作出限制,而中国大陆则是积极提前下单因应,未来荷兰的方向也动见观瞻,日韩近期则透过政府政策引导布局人工智慧与半导体发展,无论是外资或是扶植当地企业皆是,韩国的「K半导体战略」或是日本的Rapidus联盟作法都可见一斑。其他如全球最多人口的印度、东南亚,以及近期主权基金相当活跃的中东国家,都是未来潜在参与人工智慧竞争的利害关系人。
事实上是,当全球都认知到人工智慧的潜力,而当前又有民主与极权的意识形态竞争时,硬体、数据、软体、人才、资金的流向,都将重塑国际关系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