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旅游消费增速放缓 供给侧加速求新

本报记者 庄灵辉 卢志坤 天津报道

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24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在天津举办。此次博览会现场打造了沉浸式体验空间、智慧旅游、户外装备等体验式文旅场景,集中展示文旅深度融合及新型文化业态发展成果。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博览会现场注意到,围绕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此次博览会举办了多场同期活动,多家企业及业内专家就行业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等展开讨论。

“当前文旅市场人均消费增速放缓,市场部分数据出现下滑。”中信证券投行委消费行业组高级副总裁陈戈扬在一场同期活动中表示,当前游客出游消费更加重视性价比,对各参与方提出不小的挑战,同时也为免税、渠道等细分业态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并推动各方提升服务质量,注重个性化、智能化旅游产品供给。

更加注重性价比

近年来,文旅需求出现明显转变,引发市场各方重视。

“旅游业是一项聚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阳光产业,也是一项展示美丽、分享美丽、创造美丽的幸福产业。”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韦青在本届博览会一场同期活动中表示,从去年以来,文化和旅游市场持续复苏,文旅需求从旅游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深度体验型加快转变。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影视剧去旅行等融合度高、科技感强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韦青表示,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是合理产品和服务供给的载体,更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更加注重体验的同时,游客消费也愈加重视性价比。今年以来,文旅市场人均消费增速明显趋缓,多家上市旅企主要产品客单价出现下降态势,业绩增收不增利。

“总体来看,近十年来国内的文旅市场呈现出低开高走态势。2013年至2019年基本保持持续增长,后续经历数年波动,今年上半年基本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人均消费有所增强,但增速实际在放缓。”陈戈扬认为,旅游市场人均消费增速放缓,除与收入预期及消费群体变动等因素相关外,还与餐饮、酒店等业态及部分旅游产品开展促销活动有关。

实际上,陈戈扬认为,为应对相应需求变化,供给方除突出性价比外,还可以在个性化、智能化产品供给方面发力。

“从细分业态来看,人均消费增速放缓背景下,中端及经济型酒店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后续还有较大增长空间。”陈戈扬表示,酒店业态发展首先在于服务质量,提高产品性价比的同时,也要让游客感受到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可以突出推进个性化产品供给,通过智能化赋能酒店服务。

“目前来看,自然或人文景区的营收虽然日趋多元,但核心收入还是来自门票销售。”陈戈扬表示,面对当前游客消费特点,可对景区进行适度收费,如此也有利于提升景区运营及服务质量。

免税业仍将高速增长

此次活动现场,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各细分业态来看,旅游消费更加注重性价比背景下,国内免税业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过去几年,免税行业增速非常迅速,我们预计直到2026年,这一行业应该还将保持20%以上的增速。”陈戈扬认为,后续免税行业对整个文旅产业发展及某一地区的消费增长将有重要拉动作用。

“当然免税行业政策性壁垒非常强,因此想切入这一行业还需要做足功夫。”陈戈扬表示,某一地区切入免税行业,无论是在政策上打通,培育区域特色企业,还是与具备免税服务资质的公司合作,都有不少工作要做。

“天津也有不少免税区、免税港,包括滨海新区也有一定区位优势。”陈戈扬认为,打造免税行业,应与全世界搭建联通和顺畅的贸易和服务往来,在此基础上积极发挥免税业对地区消费及文旅产业的拉动作用。

“文旅产业横向来看其实有较宽的产业细分,产业链上关乎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领域,如何增强这些细分业态间的互动与协作,是文旅产业整合发展需要重点考虑的课题。”陈戈扬表示,近年来对文旅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持续发力,市场也在加速复苏,在此背景下,把握核心旅游资源,持续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愈发受到各方重视。

“要尊重市场规律,根据市场特点来引导行业发展。文旅产业发展短期依靠大力宣传,中期靠政策和投资支持,长期则靠文化与理念。”陈戈扬认为,促进各细分行业发展,主要还是关注旅游需求变动及其驱动因素,探究行业客源来自何处,同时通过科技化手段赋能,精准满足游客需求。

(编辑:卢志坤 审核:童海华 校对:张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