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情面、场面 海派作品引共鸣
电视剧《繁花》在上海影视乐园(车墩影视基地)拍摄,其中的黄河路实景。(新华社)
随着王家卫首次跨足电视剧执导的《繁花》热播,剧中场景黄河路成为新晋打卡热点,「至真园」原型「苔圣园」餐馆一座难求;一餐一饮皆触发了老上海人的美食记忆,泡饭、排骨年糕、苔条黄鱼、鸡脚爪、油墩子在外卖平台上的搜索量和订单量爆增。透过海派作家笔下的上海,仿佛留给读者一场又一场繁花似锦的绮梦。
小说家、建筑师阮庆岳看金宇澄的《繁花》首先强烈感受的是语言迷人,海派作家过去虽有张爱玲、王安忆,但并不特别把上海话揉入作品中,在他看来,金宇澄的独特方言书写,类似台湾作家王祯和,运用本土语言创造出独特韵味。
此外,阮庆岳认为金宇澄试图将主角之一的阿宝,塑造成现代的贾宝玉,善良且被许多个性不同的女性所包围;一路带领着他做生意,有如人生导师的爷叔,在阮庆岳看来形似大观园的贾母;而百花争鸣的黄河路,正如《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既有精致优雅的腔调,也有着乌糟爬灰的一面。
《繁花》中宝总爱在「夜东京」吃的泡饭,所搭配小菜实为关键,几样精致小菜中有一道红烧肉,这道菜不仅曾让他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还帮他解决了眼前的困境。资深编辑「扫叶工房」主理人傅月庵十分喜爱《繁花》原着,他也曾体验过上海人得意的传家红烧肉,除了讲究「浓油赤酱」,油而不腻,入口即化,且每个上海人心中最好的红烧肉,都不是餐厅烧出来的,而是「外婆家的」。
《繁花》剧中男主角由阿宝摇身变为宝总,「衣装」不可少,由宁波红帮裁缝打造的西服,一如王家卫和李安电影中的旗袍,既是派头亦是噱头,更是上海人的「人面、情面、场面」。东美文化总编辑李静宜指出,上海对大陆而言亦是特别的,华洋交揉、租界文化,让上海别具特色,而金宇澄却是以纯粹而节制的文字来描写,不似现在流行的意识流写法,通篇以对话推进,在一言一语间丰富出情节与人物。
李静宜认为,海派作家如张爱玲、王安忆的作品为台湾读者所熟知,且不受限于文化差异或时代、地域,正因为作品反映的是时代与人性,让文本中鲜活的市井、精致的文化引起观者与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