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拿1万与超征冲突 绿委:「针对性纾困」来减缓分配不均

郭国文认为,认为,也许在疫情严重时适合,但在高通膨又景气旺时,普发没那么合理。(游念育 摄)

针对超征4500亿是否「还税于民」的议题,民进党立委郭国文表示,以今年超征的逻辑来看,重点在于低估「营所税」,也就是低估公司赚钱金额所导致的结果。换句话说,这代表今年景气比预期的好,但全民发券或发现金目的是要刺激景气,他认为,也许在疫情严重时适合,但在高通膨又景气旺时,普发没那么合理。

郭国文表示,过去几年,台湾经济成长表现不错,以2021年为例,台湾经济成长率为6.53%,创下11年最高。今年,虽然景气趋缓,但预估整体的经济成长率仍可破3%,甚至人均GDP有望超越日本跟韩国。

除此之外,我国机构对于明年经济成长的预估,多落在2.5%以上;对于通膨的预估,则仅逼2%通膨稳健目标,显示明年的景气虽然持续下滑,但不至于衰退。整体数据显示台湾表现不错,但基层的民众却没有享受到经济成长的红利,这才是民众会无感的关键,问题在于经济下渗不彰、财富分配不均,导致成长都是特定族群大幅成长,普遍社会却无感。

根据主计总处的调查,平均前20%的家庭可支配所得超过220.5万,近年成长约每年3至4万,后20%平均则为35.8万,近年成长约每年3-4千元;郭国文强调,当前20%与后20%可支配所得相差接近185万元,差距为6.15倍,贫富差距创下10年新高时,可以看到目前的状况经济成长没有全民共享,那这185万元的差距,可以透过政府作为来缩小。

至于谁能符合「针对性纾困」对象,郭国文提出,过往政策性贷款,比如说学贷,标准订在家庭所得120万以下;然而在多年通膨下,行政部分也预计放宽标准。

根据主计总处的调查,台湾可支配所得落在40至60%的人,平均收入为112.9万,也不到120万。郭国文认为,若要放宽标准,或许可以考虑把这40至60%的人全数纳入,等于是台湾有6成的民众都适用;他强调,如果将每年可支配所得已经破百万的人的钱,集中在60%的民众上,变成这6成可得到资源增加,那人民能真正感受到「有政府,会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