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迎賓館 逐年改建變身中式宮殿

红墙绿瓦、矗立于荷花池畔的史博馆,拥有中国宫殿般的外型。但它原始的建筑其实非常「日本」,经历多次改建才成为今日样貌。史博馆五楼特展「雕筑史迹—探索史博建筑之美」,说明史博馆从日式变身中式宫殿的过程。

一九一六年,台湾举办首次大型会展「台湾劝业共进会」,隔年做为贵宾接待所的「迎宾馆」落成,为史博馆主体建筑的前身。「迎宾馆」为日式两层楼木造建物,建材全采阿里山桧木,屋顶铺石棉瓦。形式为「入母屋造」、上有三角形「千鸟破风」,入口的车寄则采「唐破风」,是典型日本宫殿风格。

一九五五年,政府沿用此建筑创立「国立历史文物美术馆」,两年后更名「国立历史博物馆」,关键的外部改建工程,始于一九六一年动工兴建「国家画廊」,当时拆掉东西翼木造建筑,于建物两侧增建双向延伸的室内长廊,形成外观长九十多公尺的红墙碧瓦,墙上开宫墙门洞,屋檐下以石雕装饰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

隔年进一步改动正门与大厅意象,拆除入口唐破风车寄,增建两层楼高的五开间门厅,搭配朱栏碧瓦、画栋雕梁,并加设一对石狮雄踞门口两侧。在一九六○到七○年代的大规模改造中,史博馆逐步以中国意象遮挡建筑的日式元素,形成日式与中国古典式样混合并置的结构,最终成为今天红墙绿瓦的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