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东区变了!中式面馆饭堂变身西式Cafe啦
〈麻膳堂〉光复店改装重新营业,临街的落地窗可完全打开,气围更轻松自在。(图/姚舜)
〈麻膳堂〉光复店经过改装后,室内陈设已摆脱中式面馆或饭堂印象,而像西式的Cafe。(图/姚舜)
〈麻膳堂〉光复店改装后,点餐流程与结帐方式亦改变,客人在柜台点餐后再自取餐具找座位。(图/姚舜)
因应台北东区商圈客层属性喜好,并为提高生产作业与服务流程,主攻面、饭与饺子的中式庶民美食连锁餐厅〈麻膳堂〉,7月起全面改装位在台北市光复南路280巷、临捷运国父纪念馆2号出口的光复店,如今该门市已改装完成并重新营业,除客人点菜较过去更为速捷方便、菜单亦重新设计,且推出了炸物新菜。
〈麻膳堂〉光复店最明显的改变是,随着装潢设计大变身,过去的中式面馆、饭店已手蜕变为带点现代居家风格的「Cafe」,同时临人行步道一侧亦全面改为透明玻璃落地门,氛围更轻松写意,为日后推出中式下午茶预留伏笔。
〈麻膳堂〉光复店改装后,可透过大片透明玻璃落地门将阳光引入室人,客人并可欣赏街景。(图/姚舜)
到〈麻膳堂〉光复店用餐,可先选柜台保温下的各式炸物,搭配面饭吃食。(图/姚舜)
〈麻膳堂〉的〈麻辣牛肉面〉套餐,会附上冻豆腐、卤萝卜、菜脯与酸菜等,让客人当配料佐食。(图/姚舜)
「以前是工业风,现在风格较接近Cafe」,〈麻膳堂〉总经理徐安升表示,他观察到愈来愈多现代人「不耐独处」,所以他希望借由改变店装让客人等餐时不会觉得无聊。而店装以木制短柜和吊柜取代石材和玻璃,并以绿色植物点缀装饰,也让店面更有温度。
在外食餐饮市场中,〈麻膳堂〉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因为它就是个连锁经营的中式简餐厅,菜单结构很简单,除了面、饭外就只有饺子,所以严格说来,它就是一家「面馆」与「饭堂」。但这样的业态却以接近西式简餐厅的装潢传递服务体验,市场不易找到第二个类似品牌,所以自2010年成立至今已成功展店11家,2018年所以门店营收加总接近2.2亿元。
〈麻膳堂〉有11家店,徐安升却决定先改装光复店,原因之一是该店的折旧摊提已认列完毕且又与房东续了约,另外一个原因是徐安升希望让店面更「接地气」、更有时尚感。
〈麻膳堂〉的〈麻辣牛肉面〉主要食材是澳洲牛腱,有特别的嚼劲。(图/姚舜)
享用〈麻膳堂〉的〈麻辣牛肉面〉时,把所有配菜倒入碗中,整碗面的风味口感更加丰富。(图/姚舜)
〈麻膳堂〉的〈葱油拌饭〉所附的配菜有鸡肉丝、蛋丝、红萝卜丝、毛豆,还有酸黄瓜和辣萝卜干。(图/姚舜)
将配料倒在放冷了的〈葱油拌面〉上,再淋点醋,可当凉面享用。(图/姚舜)
台北市忠孝东路大陆大楼后方、临捷运国父纪念馆站2号出口的商圈,这些年来已逐渐自成一格的发展为「美食聚落」,而从光复南路240巷起一路往仁爱路方向走,在侨安停车场建成后,绿意盎然的人行步道更洋溢着一股异国风情。也就是因为如此,〈麻膳堂〉光复店这次改装,将临街的一侧全部改成玻璃落地门,天气不那么炎热的季节,这些落地玻璃门全部可以打开,置身其中的客人可以「看与被看」,情境况味有点像在巴黎香榭里舍的Brasserie或Cafe般轻松自在。
过去的〈麻膳堂〉是采Full Service,客人入座等餐,服务人员送餐到桌上。但光复店改装后却改成客人在柜台点餐、结帐,然后自取餐具并找座位,餐点做好后则去柜台取餐,有点「自助式」。徐安升说,服务流程改变一来可节省人力,二来可加速生产与服务作业效率,更重要的是客人感觉更自在,毕竟吃面、饭或饺子,「不必那么正式」。
来到换装后的〈麻膳堂〉光复店,点餐时目光很难不被西餐厅中开放式厨房才会有的保温灯吸引,这些保温灯是用来维持「炸物」温度而设,这些可以搭配面、饭享用,增加食趣与饱足感的炸物有:〈芝麻海鲜卷〉、〈韭菜鲜虾三角〉、〈黄金鲷鱼排〉、〈唐扬鸡块〉与〈三丝春卷〉,每个价位38元或58元,内馅丰富饱满、表皮酥脆,「赚烧呷」、口感和风味俱优。
在〈麻膳堂〉享用面食,都是以类似「定食」的型式供餐,除了主要面食外,随面并会附上各种腌渍小菜或食材,将这些小菜或食材加入面中一起吃食,更增风味与口感,此一特殊的搭配组合,不只丰富了菜色,也让〈麻膳堂〉迎来了一群死忠的铁粉。所以这回光复店改装,此一加值服务仍继续维持。
〈麻膳堂〉的〈鸭血大肠臭豆腐〉,食材吸饱了麻辣汤汁后味道香辣。(图/姚舜)
〈麻膳堂〉菜单上除了面、饭外,亦有以猪肉、韭黄和白菜为馅的〈煎饺〉。(图/姚舜)
〈麻膳堂〉的炸物〈芝麻海鲜卷〉,刚起锅时「赚烧吃」,非常美味。(图/姚舜)
〈麻膳堂〉的〈虾仁炒饭〉,每份大约有6至7尾白虾,也是店内热卖商品。(图/姚舜)
内馅饱满的〈韭菜鲜虾三角〉,是〈麻膳堂〉才吃得到的「三鱼形春卷」,每个38元。(图/姚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