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万星星座”计划,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链腾飞

“千帆星座”首批组网卫星发射仪式将于8月5日在太原举行,首批卫星将以“一箭18星”升空入轨。光大证券分析称,这意味着中国版“星链”即将闪耀星空,将促进相关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推动商业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全球航天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

“千帆星座”(又名:G60星链计划)于2023年启动建设,包括三代卫星系统,采用全频段、多层多轨道星座设计,预计今年完成至少108颗卫星发射,一期将完成发射1296颗卫星,未来将打造1.4万多颗低轨宽频多媒体卫星的组网。这将大幅提升中国在全球卫星通信领域的竞争力,为国内用户提供更广泛、更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千帆星座”建设第一阶段目标为到2025年底实现648颗星提供区域网络覆盖,第二阶段到2027年,648颗星提供全球网络覆盖;第三阶段,到2030年底,实现1.5万颗星提供手机直连多业务融合服务。

目前,我国规划了三个“万星星座”计划,除了“千帆星座”(G60星链计划),还有:中国星网公司的GW星座,包含GW-A59和GW-22类子星座,预计GW-A59将发射6080颗卫星,GW-2将发射6912颗卫星,总计12992颗;蓝箭航天旗下鸿擎科技向ITU提交了Honghu-3星座计划的预发信息,将在160个轨道平面上总共发射1万颗卫星。

此外,6月23日,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成功完成我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标志着我国在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发射环节技术突破有利于星座加快组网运营,国内低轨卫星互联网有望进入批量发射阶段。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规定,卫星频率及轨道使用权采用“先登先占”规则,据估计,地球近地轨道可容纳总共约6万颗卫星,低轨道轨位可用空间有限,各国与各地区纷纷加速低轨卫星发射组网,抢占先机,有望加速商业航天的发展。

展望后市,光大证券指出,根据我国现有星座规划,2023-2033年预计将有超1.2万颗卫星被发射,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市场空间可达8313亿元,带动6.06万亿的地面设备市场和4.99万亿的卫星服务市场。

落脚到A股市场,三大卫星星座的建设和发展,将带动卫星及部组件研发制造、通导遥终端与网络设备、网络运营和卫星运维、行业应用与增值服务等产业发展,关注卫星互联网相关产业链上的卫星制造、发射、运营以及地面设备制造相关方向企业。根据市场公开资料显示,相关概念股包括:中国卫星、航天电子、华力创通、航天智装等。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