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人的地,东北人的天,三亚街头的标语有多“雷人”,带你开开眼
很多第一次去三亚的人,到市里面一逛,直接给整不会了,心里犯嘀咕,莫非我来的是假三亚?
路边随处可见的标语,你就按它的读音读出来,一股东北大碴子味迎面而来。
出租车司机、公交司机,一句:“您慢点,小心别卡(摔)秃噜皮儿喽”,直接入魂,走不多远就能看到的各类东北菜馆,会让你反复检查机票——我不会是走岔道了吧!
三亚的公交车司机,有四分之一都来自东北,28路公交车上,东北口音的报站广播,会让你眼前出现二人转的幻觉,不对!这不是幻觉,街边公园里,真的有人在跳二人转!
下了车想找个餐馆就餐,你会看到满大街的东北餐馆,据说,在东北以外,三亚的东北菜是最正宗的。
猪肉炖粉条、锅包“又”,那都不是事,整桌的过年菜直接安排,贵是贵了点,但人家有讲究啊,不但味道正宗,就连食材也是从东北空运过来的,笨猪肉、小笨鸡,东北木耳加榛蘑,就问你服不服!
打开美团,一家家东北菜馆直接霸榜,高中低档、小吃大餐应有尽有,您要想找家本地风味餐厅,还真得费点功夫。
不知不觉间,小鸡炖蘑菇取代了文昌鸡,酸菜猪肉馅饺子取代了椰子饭,作为东北人“闯琼州”的开山项目,餐饮业成了扎根三亚的东北人的首选。
就像当年闯关东的山东汉子一样,开饭店是到哪都能站住脚的生意,拿捏住你的胃,就能拿捏住你的钱,辛苦一点没问题,东北人从来都不怕吃苦。
中国有三大“传染病”:感冒、哈欠、东北话,东北人讲话自带喜感,哪怕就正常说个话,外地人听了都觉得在看春晚直播,东北饭店也完成了对三亚人普及东北话的历史使命。
东北话好学,无论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听上几遍,自己的口音都能被带偏了,在一连串“拐了、拐了”的口令中,你自己都不知道拐哪去了。
“人交能的,狗咬穷的”,也不是所有东北餐馆的老板都能赚钱,抓住机遇起来的毕竟是少数,卷铺盖不干的也大有人在,这时候,“鸡”就不仅仅是指一种食物了,也可能指一种动物。
没办法,“打出来的媳妇,揉出来的面”,东北人嘴虽然爱叨咕,但做事干脆利索,面没揉好只能怪自己,大不了重新再来。
在海南的东北菜,大多也都有一些改良,没有北方那么咸,适当会加点酸甜辣,一点点口味上的变化,反倒让正宗的东北人觉得新奇,以至于三亚的东北菜开始逆向进军东北。
海南人口也就1000万出头,东北人就有100多万,而三亚的外来人口中,东北人是绝对的第一,甚至有人把海南叫做东北第四省。
东北过来过冬的,异地养老的,举家搬迁的,投奔亲朋的,现在如果有东北人对你说,我是三亚那嘎达的,他可真没忽悠你。
从2000年到2010年,东北流出人口200万,七成都去了海南,来海南的东北人当中,又有六成来了三亚,时也势也,一切都是大势使然。
上世纪国有企业职工下岗,东北作为老工业区,承担了改革开放的重任,东北人顾大局,哪怕流着泪,也离开了早已当成家的厂子,自谋出路。
就是从那时起,东北人开始大量涌入海南,当时海南的房价也便宜,几百块钱一平米,东北人的到来,不但盘活了海南的房地产,而且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
从1997年开始,海南着手清理积压房,到2006年,东北人消化了90%以上,即便是现在,海南房地产的广告语,也会直接怼到东北人脸上说事,作为一个东北人,不买一套都不好意思跟老乡打招呼。
没有东北人,就没有海南后来火爆的房地产市场,而海南,也用热带的阳光,温暖着东北人的心房。
为了方便东北人的生活,海南开辟了东北到海南的直达航线、异地民政服务、“候鸟人才大厅”等东北个性化办事通道,更让东北的一些保障单位直接进驻海南,做好服务。
黑龙江公安厅在三亚有出入境管理站,哈尔滨在三亚常驻警务站,医疗方面,哈尔滨二院分院也设在三亚,一些三亚的三甲医院,还能异地刷东北的医保卡,说海南和东北互为“飞地”,这话不假。
2010年以后,海南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国际旅游岛的定位给这里带来了发展契机,海景房、椰子树、水果大又甜,这一切更让东北人对海南充满期待,大量的东北餐馆开始涌入,而海南也没让东北人失望。
但是这种情况,也让部分海南人感到忧虑,担心东北人的大量到来,会挤压海南的教育、医疗、就业等相关资源,本地人和东北人之间屡屡发生的冲突,也大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好在白山黑水中的东北老铁,与万顷碧波中的海南船人,都不是那种爱计较的人,一碗鱼汤一碗杀猪菜,实在不行再来一碗,能吃一个锅里的饭,就能在一个屋檐下讨生活。
其实海南人也逐渐明白,东北人的到来,为海南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让这个拥有迤逦自然风光的海岛,驶向繁荣与幸福。
其实,海南和东北早有渊源,建国初期,当时的“东北野战军”,也就是“四野”,一路打到了海南岛,解放之后,部分部队留驻,开展农垦运动,他们的家人也纷纷迁居过来,这一代东北人,更是海南岛的拓荒者。
所以从那时起,很多东北人都有“海南亲戚”,当时交通不便,大多数情况都要通过书信往来保持联系,这些“海南亲戚”就会把印有椰林的挂历寄回东北,蓝天白云,海浪沙滩,构成了东北人对海南的全部想象。
二十多年下来,海南人早就习惯了身边的那股大碴子味,“红皮萝卜紫皮蒜,仰脸老婆低头汉”,一起过日子,就得齐心协力把日子整得明明白白、爽爽快快。
如今的三亚,用自己的方式彰显着独特的东北文化,遍布街头的东北标语,总是让人在捧腹的同时,感受着烟火人间的点点情谊。
结语
其实,老辈的东北人对大海并不陌生,当年外东北还是中国的领土,从黑龙江到吉林,拥有长长的海岸线,而不是仅有辽宁的出海口,关于大海的记忆,是东北人抹不去的基因。
而今的东北,正在积极开通新的入海口,拥有“共和国之子”之称的东北,必将迎来再次腾飞的盛景。
或许在海南生活,祖辈们对大海的执念,会让东北人血脉觉醒,再来一场跨越世纪的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