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青蟹已“出锅”

原标题:沙漠青蟹已“出锅”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铎思 通讯员 卿朋

塔克拉玛干沙漠,素有“死亡之海”之称。在它的西北边缘,塔里木河之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各团镇依托区域内的坑塘湖泊,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如今,在这片远离海洋的土地上,鱼肥虾美蟹壮,其产品更是畅销全国各地。

9月27日清晨,十六团新开岭镇的青蟹养殖基地热闹非凡。工人们熟练地捞起蟹笼,将一笼笼肥美的青蟹拉上了岸,然后进行分拣、过秤、绑线、包装,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5月,3万只三门青蟹苗从浙江台州空运至十六团新开岭镇。经过4个月的试养,当初米粒大小的蟹苗,已蜕变成“金爪、绯钳、青背、黄肚”拳头大小的沙漠青蟹。这些原本生活在东南沿海的“美味”,如今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盐碱水中安了新家,拥有了新名字——沙漠青蟹。

十六团新开岭镇的青蟹养殖基地,最初是一片盐碱废水,现如今已被改造为蟹塘。利用盐碱水进行海鲜养殖,需攻克三个关键难题:能否养活?能否养大?能否量产?

浙江援疆科技特派团成员、宁波大学教授王欢说:“我们根据这里盐碱地的特质,每天对水质进行监测并进行调控,补充蟹苗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补充离子肥和菌藻等,确保水质在可控的范围内满足青蟹的生长要求。”

一系列科技措施,攻克了盐碱水养海鲜的三大难关,使盐碱水劣势变优势,成了高效养殖海鲜的场所,也打破了青蟹只能在沿海地区养殖的局限。

蟹塘边,火炉旁,沙漠青蟹已出锅。新疆三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用刚捕捞的青蟹招待客人:“这里养的青蟹,壳更薄、膏更黄、肉更嫩、腥味更小,味道更鲜美,还有一丝甜味。”

相较其他品种,三门青蟹优势明显,它的“鲜甜”基因决定了其在沙海的成长空间。第一年试养,当地几经挑选,既选苗又挑水,才让“南苗北养”的三门青蟹顺利长大。通过台州对口援疆,第一师阿拉尔市中高端特色水产养殖需求得以挖掘出来;通过招商引资,两地的水产养殖户走到了一起;通过科技援疆,浙江高校技术团队站到了养殖户面前,开启了合作试养。

为保证青蟹的成活率和品质,台州援疆指挥部调动和发挥多方优势,经过近半年努力,三门青蟹苗成功适应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的新环境。

近年来,第一师阿拉尔市水产养殖业占整体农业的比重越来越大,六团、八团、十二团、十四团、十六团等多个团镇,凭借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内部培育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不断丰富水产品种,拓展水产养殖项目。

如今,三门青蟹已成功生长为沙漠青蟹,不仅让新疆消费者就近品尝到鲜美的青蟹,还能进一步改善和利用盐碱水、盐碱地,为当地养殖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新疆的水产养殖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