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橄欖枝?挑釁檄文?

正副总统赖清德、萧美琴昨天就职。尽管作为少数总统,赖清德就职演说却并无体现蔡英文总统叮咛的「谦卑再谦卑」。在两岸论述部分引发诸多争论,超越外界原期待更为温和及善意的预测。这究竟是递出善意、创造两岸和平的橄榄枝?还是让两岸互动陷入恶性循环、声讨对手的檄文呢?

赖就职演说完全以「中国」称呼大陆,强调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对比民选总统李登辉、陈水扁及蔡英文的就职演说,这是善意最少的一次,两岸关系恐难以展开正常化、健康化及制度化的交流合作。对赖就职演说两岸论述的批判,纷至沓来,举凡言词挑衅化、国家去中化,本对其无幻想。然检视赖的两岸论述是否具善意,尚可以赖说什么及不说什么为评价;总体而论,赖是朝向中间温和但略偏强硬的路线。

首先,赖未再提出激进挑衅的两岸论述。演说词中不再提务实台独、台湾事实上是主权独立国家,及不再提两岸关系敌对是大陆单方责任,而是共同责任,释放些许政治善意。相对于蔡英文就职演说,虽未提九二共识,但尚且提出九二史实、九二精神及九二共同认知,作为替代方案。这显示赖的两岸论述是去台独化及去九二共识化,既不走向激进台独,也不偏亲中取向。

其次,提出不具政治善意的两岸论述。尽管提出维持现状「蔡规赖随」,以彰显善意,但通篇演说中以「中国」称呼大陆,直接将「四项坚持」表述为「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被批判为迈向两国论之台独宣言书。同时更直批「中国的军事行动以及灰色胁迫,也被视为全球和平稳定最大的战略挑战」,如此不啻定位两岸关系为两国关系,批评大陆对全球和平稳定之威胁,形同倡议中国威胁论。

再者,两岸论述空洞化、模糊化、去中化。论及「根据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有中华民国国籍者,为中华民国国民」,尽管强调中华民国,却未表明与大陆在领土及主权重叠关系,及历史文化血缘共源关系,也未论及中华民国宪法究竟是一中或一中一台框架,以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定位两岸为一国两区,显示空洞模糊及去中化。

最后,严厉批判国民党及大陆当局,不利于内部团结及两岸和谐。如批判国民党在迁台后实施戒严,全面进入专制的黑暗年代,这等于批判国民党威权统治戕害人权,却未肯定当年国民党政府抗共保台之决心;肯定台湾示范民主防疫可以优于专制防疫,却贬抑大陆举国集权体制的运作效率。

尤其是以「中国」称呼大陆,再宣称两岸互不隶属,坐实两国论,且「特殊关系」也不见。同时,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台湾、台湾,三者同为国家名称,形同公然正名。此种内斗蓝白、外批大陆的说法,既无益于台湾内部政党合作,也不利维持两岸和平稳定。

赖的就职演说不但难以让蓝白绿团结凝聚共识,也无法达成两岸和平。倡议两岸互不隶属,这与国民党界定两岸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路线相悖离;倡议反并吞、护主权,不可为政权牺牲国家主权说法,直批蓝白两党亲中、影射其在地协力者及被统战角色。

检视赖总统就职演说,对内仇视蓝白,难有良善政党互动。在两岸,习近平所倡议的两岸同属中华民族,恐成为对台的最后温柔;此就职演说不仅无助维持两岸现状,反倒成为危机根源,丧失创造两岸和平发展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