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和平橄榄枝还在吗

中国时报社论

美国总统大选如火如荼,多份民调显示拜登在「摇摆州」选情稳定领先,川普连在共和党传统铁票区表现都不尽如人意。若拜登胜选,欧巴马时期班底亚太政策幕僚将重新入主白宫、国务院。过去4年中美关系波折频生,固然有结构性因素,但也有共和党政治文化与川普个人因素。民主党重返执政,结构性因素不会改变,但不同的政党与总统个人因素将会带来新气象,对美台三边关系也会产生影响。

蔡总统在今年国庆演说中倡议两岸对话,让人联想之前未成行的王金平厦门之旅,说明两岸都有意缓解紧张,不想真的「打仗」,但双方为何连最基本的沟通都做不到?除了各自内部有民粹压力外,川普猛打「反中牌」的外部因素也起到牵制作用。中美交恶大氛围下,北京当然不愿和一个与反中鹰派紧密合作的民进党政府对话,蔡政府也不愿为了争取与北京对话机会而得罪川普政府。不过,一旦拜登胜选,新局面将给两岸关系带来新契机

拜登:美中是竞争关系

中美台三角关系是台海和平稳定的决定性因素。三边关系犹如三道齿轮,磨合运转最顺畅,莫过于2008至2016年期间,中美、两岸、美台实现「三赢」良性循环。过去4年,两岸关系「转不动」,中美关系在2018年贸易战后突然「卡住」,美台关系却愈转愈快、火星四射,三角关系明显失衡,以至于出现脱轨的危险,台海「兵凶战危」源于此。

中美结构性冲突已是美国朝野共识,中美关系注定回不到从前,拜登日前提到,俄罗斯是美国的「威胁(threat)」,中国是「竞争者(competitor)」,说明民主党的中美关系路线亦难回到「伙伴关系」定位,但肯定会比以蓬佩奥、纳瓦罗、博明核心华府鹰派主导下缓和。

特别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北京明显放低对美姿态,释出与美方随时重启外交对话的意愿,川普政府并未接招。若拜登上台,「建制派」重掌中美外交管道,双方重启对话的可能性将提升。

美国大选后,中美台大三角关系的确有「重开机」的可能,但必须靠「高招」或「好棋」实现。今年9月王金平原本可以扮演沟通桥梁的重要角色,因意外事件遗憾破局实在可惜。但现在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未必。正如前文所言,王金平没去成大陆,背后更多有美国因素的影响或干扰。而美国因素恰恰可能随着此次选举结果而发生重大变化,11月3日若由民主党胜选,将是王金平与国民党重建与大陆关系的契机,也是民进党大开大阖稳定两岸关系的机会。

不久前美国智库CSIS曾就「美国是否维持对台政策模糊性为题,邀请中美台三方学者进行视讯讨论,与会大陆学者是清华大学教授阎学通台湾是民进党核心幕僚邱义仁。这场会议并非官方活动,但已经透出中美台二轨交流的味道。需注意到,邱义仁「疯子台独」之说,并没有引起北京涉台机构的大力批判或讽刺,说明北京「听到了」,这也凸显出二轨对话的必要性。

民进党政府需前瞻部署

马习会」后大陆原有意放宽「各表」,并计划在美中台三边关系架构下处理好对台关系,因而任命曾任大陆国务委员、中共对台领导小组成员的戴秉国为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戴秉国是欧巴马时期北京与美方「战略对话」主要对口,处理中美敏感问题的智慧及灵活身段,赢得了包括希拉蕊在内的民主党核心外交高层人士的很高评价,称其为「战略家」。2017年戴秉国转任台研会长,在两岸圈轰动一时,当时就有解读认为是大陆针对两岸关系中的美国因素所做的涉台人事布局。美国大选结束,或许戴秉国有机会再次发挥长才。

若排除台湾拒统因素,地缘政治是两岸关系复杂的源头,中美关系恶化又加深了情势的复杂和脆弱。拜登若如预期赢得选举,美国对两岸关系的干扰将会降低,民进党政府需有前瞻部署:一套准确回归宪法要义的两岸政策论述,一个有分量、身分适当且得到授权的人士作为对话窗口,并释出正确讯号,当可为台海和平创造机会。

大陆也可思考如何站在对美关系调整的大局中,寻求化解两岸关系僵局的办法,重启两岸二轨对话,或许是双方恢复对话、重建互信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