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海洋优势 打造游艇产业链
亚果游艇董事长侯佑霖。(亚果提供)
疫情改变休闲型态,这两年最显著的,是游艇休憩产业逐渐兴起,尤其不能出国,玩游艇的人大幅增加。台湾以海洋立国,常常把「向海洋致敬」挂在嘴边,但却没有对于海上游憩产业有完整规画与落实,相当可惜。
台湾是海上游憩的蓝海市场,游艇业能在疫情中脱颖而出,主因是游艇出海是小众旅行,不像邮轮动辄3000人,10人便可出海旅行,符合疫情期间拉开社交距离的需求,加上台湾政府也在推广海上休闲娱乐,更不该错失因疫情带动新兴旅游玩法的潮流。
把游艇当作休闲触媒,能扩大到独木舟、SUP立桨等,并与陆上行程串连成套装旅游,以前年国庆烟火在台南渔光岛举办为例,可以早上玩独木舟、小帆船,晚上搭乘游艇到对面的渔光岛看烟火,就是很棒的旅游包装行程。
很多人有个误解,认为玩游艇很花钱,爬山是很便宜的休闲活动,但其实忽略了,政府花很多钱开山辟路,铺设登山步道的花费,都是纳税人缴的钱,「便宜」的背后只是政府帮忙分担了许多成本,并不是真的便宜。
反观在海洋开发上,从码头、泊位、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几乎都是民间自掏腰包,民营企业不可能做赔本生意,只能转嫁成本,导致游艇休憩给人「贵桑桑」的刻板印象,倘若政府愿像对山一样对待海洋,就能扭转。
其实台湾海峡很适合玩船,除了10~2月因东北季风影响,只剩嘉义以南能玩,其余时间都是适合出海的,亚果目前已有台南、澎湖两个游艇会所,待高雄爱河湾游艇码头启用后,就能提供一条龙、点连成面的架构服务。
我们常听到要「向海洋致敬」,台湾也设有海洋委员会,但每次出海时,当看到海巡人员在克难的铁皮屋内值勤时,就很不舍,这其实是台湾海洋政策的缩影,相较于他国,台湾在海洋产业发展上确实还有很大空间。
与高雄游艇行程大约16到18个小时的香港,目前有4大游艇会,以香港700万人口,游艇数量超过1万艘,台湾有2300多万人口,产业潜力非同小可,更可创造庞大的休憩产业链,期待政府投注更多心力,与民间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