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未有融资交易,多重难关待闯下罕见病领域蓄势待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韩利明 上海报道“征战”在罕见病领域的企业各有忧喜。10月以来,一方面,Avadel Pharmaceuticals旗下Lumryz的补充新药申请获FDA批准,用于治疗7岁及以上患有嗜睡症患者的猝倒症或日渐过度思睡(EDS);血霁生物自主研发的先天性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症药物获FDA孤儿药认定;灵北制药(Lundbeck)以26亿美元价格收购Longboard,重塑神经和罕见病领域格局……

另一方面,Wave Life Sciences在一份SEC文件中表示,武田已不再与其合作开发用于治疗亨廷顿病的研究性反义寡核苷酸WVE-003;德国罕见病公司Centogene因未达到纳斯达克最低市值要求而退市……

生物医药领域历来存在“双十定律”的严峻挑战,即新药研发往往需要超过10年时间和10亿美元的成本,商业化之路更是漫长且不确定。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尚徘徊在“资本寒冬”,而罕见病疾病种类多且非常少见,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不一,要针对每一个病种研究一种或多种药物,难度更甚。

对于创新药企,在日前举办的第16届上海生物医药投融资峰会暨第五届复旦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论坛上,有多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无论是罕见病还是其他疾病领域,在当前的大环境下,企业的第一要务是活下去,只要留在牌桌上,未来都有机会。”

药企如何更好地生存下去?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总经理董宣忠认为,“创新药企应多看技术生命周期、少看资本市场周期,不要因为资本市场的‘热’而让创新创业过于激进,也不要因为资本市场的‘冷’而仓皇跑路。埋头做好自己的技术,为患者提供好的产品,一定会获得成功。”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公开资料显示,汇丰银行此前发布针对美国及欧洲医疗健康市场投融资交易的分析报告显示,与2023年相比,2024年生物制药的投资活动出现了明显的反弹。2024年上半年,成功上市的Biotech(创新药企)数量几乎与2023年全年的数量持平,同时有71笔总计超过52亿美元的融资。

就疾病领域而言,肿瘤学和神经学投资飙升,几笔代谢和自身免疫领域的巨额交易引起轰动,包括布局减肥疗法的Hercules、开发潜在“first-in-class”的Mirador分别获得4亿美元融资等。但与之相反,今年上半年,罕见/孤儿疾病领域没有进行首次融资交易。

布局罕见病领域的企业在二级市场和授权交易方面也显得步履维艰。例如德国分子诊断和罕见病公司Centogene将因未能维持1500万美元的最低市值,宣布从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退市,退市文件在10月25日开始生效。

此外,武田与Wave Life Sciences之前达成的合作开发治疗亨廷顿病的研究性反义寡核苷酸WVE-003的交易最早可追溯到2018年2月,武田支付了1.1亿美元的预付款和6000万美元的股权投资,获得共同开发和商业化各种神经项目的选择权。至今,武田已向Wave Life Sciences支付了约2.6亿美元。

现在,随着合作取消,Wave重新获得WVE-003的相关权益,其表示,仅 WVE-003 就代表着一个潜在50亿美元的商业机会,近期完成的WVE-003治疗亨廷顿氏病的I/II期SELECT-HD临床试验引起了潜在合作伙伴的浓厚兴趣,期待监管机构就 WVE-003 在 2024 年底前获得加速批准的潜在途径做出反馈。

在上述SEC文件中,Wave并没有详细说明武田退出合作的具体原因,这或与跨国药企自身战略调整相关。而拉长时间线也不难发现,近两年来,包括阿斯利康、赛诺菲、艾斯利康、诺华、杨森、艾伯维等跨国药企也纷纷布局罕见病药物治疗领域,罕见病领域并不显得过于“寒冷”。

“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调整周期中,跨国药企通过收购与合作,快速获取能够帮助其加强优势的新技术与产品,已成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之一。如此,对于创新药企而言,筛选合适的研发管线对企业发展和患者获益也至关重要,一方面综合考虑临床未满足的需求,另一方面针对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提出解决方案,考虑通过技术平台提高生产效率或降低成本。”有业内人士表示。

多项难题待解

罕见病,又称“孤儿病”。根据世卫组织(WHO)定义,罕见病是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65‰至1‰的疾病或病变。目前,全球罕见病约有7000多种,我国罕见病患者约2000万人,每年新增患者超过20万人。

信念医药集团研发副总裁吴侠博士在上述行业论坛上指出,“在7000多种罕见病中,仅5%有药可治。国内鉴定出来有1400多种罕见病,有2000万罕见病患者被诊断出来,但其实还有大量患者未被诊断,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调研显示,在38634名医务工作者中,近70%的医务工作者并不了解罕见病,在33种罕见病、20804名患者中,误诊率约占42%。” 吴侠补充,“我国罕见病的治疗需求和药物需求非常大,目前有165种罕见病药物上市,其中112种药物被纳入医保,涉及64种罕见病。”

据吴侠总结,罕见病患者面临着四大困境。第一,无有效药物的治疗,只有对症治疗,比如有疼痛就止疼,有感染就抗感染;第二,非常多的治疗药物未在国内上市;第三,治疗药物价格昂贵,患者因病致贫的比例非常高;第四,虽然有药物纳入医保,但是不同地区保障上限不同,导致药物落地情况差距很大。诊疗难、保障难是我国罕见病领域的两座大山。

从药物研发,到诊疗、保障,罕见病领域尚有多座大山需要翻越。近年来,罕见病药物研发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同时越来越多的创新性疗法也进入其中,包括核酸药物疗法以及基因疗法等,都为罕见病治疗带来了新的机会,这也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的创新疗法进入到罕见病治疗领域。

据吴侠介绍,目前,基因治疗是治疗罕见病最可靠的方法之一,包括体内和离体基因治疗,即针对致病基因进行治疗,有望实现一次治疗、长期有效。其中,腺相关病毒(AVV)是信念医药主要的研发方向,也是全球体内基因治疗应用最广泛的递送载体。

但在药物开发过程中,研发和生产成本有待降低、生产效率有待提高。吴侠解释,“目前AAV基因治疗的技术还是单次治疗,国际治疗费用在300万美元左右,对于中国患者的可及性较差。”

“药企的研发动力在哪儿,要从市场要答案,让企业能够看到研发带来的合理回报。”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我国是否有完善的政策法规能够促进创新药企的研发积极性,同时有成熟的支付体系能够保证药企的合理利润,除了经济价值之外,这些药品最终能否用在患者身上,产生实质的社会价值,这都需要制度进行保障。好的一点是,我国在这些方面都在不断的努力完善和进步。”

今年8月13日,国家医保局公布2024年医保目录调整通过初步形式审查的药品名单中,据不完全统计,进入此次初审目录的已上市罕见病药品有47个,除独家产品外,一些非独家产品也出现在通过初审的名单内,这进一步拓宽了罕见病用药的准入范围。但最终有多少款罕见病药品进入医保,仍需拭目以待的同时,共同努力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