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35岁「基因骇客」下个诺贝尔奖大热门
甫拿下唐奖生技医药奖、成为最年轻得奖人的张锋 (摄影者.程思迪)
甫拿下唐奖生技医药奖、成为最年轻得奖人的张锋,今年才35岁,就已被列为问鼎诺贝尔奖的大热门。
张锋任职于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两大顶尖学府合组的布罗德研究所,是最年轻的实验室领导人。2013年他发表可快速编辑人类DNA的技术,被权威科学期刊《自然》选为当年度十大科学家,封他为「DNA编辑大师」,知名杂志《纽约客》则形容他是「基因骇客」。
11岁移民美国
电影剧情,激起对基因好奇
出生于中国河北石家庄的张锋,11岁时由妈妈陪着他移民到美国农业重镇爱荷华州就学,背负着移民的成就期待,让他个性相对早熟。
由于父母都是电脑工程师,他小时候的兴趣很自然是电脑与数学,暑假还曾到电脑绘图公司写程式协助制作3D动画。但一部《侏罗纪公园》电影,让他的人生大转弯。
张锋回忆,曾在生物课外活动上,老师放映影片并解说:电影中的基因技术理论上是可行。「如果能修补有缺陷的基因,是不是就能治疗疾病?」张锋说。
也因此到高一,附近医院提供学生实习机会,他第一志愿就选择到基因治疗实验室实习,并幸运遇上一辈子恩师──实验室主任利维。利维除了教张锋基础生化、生物学、实验室方法,还教他如何解题,他也学到了态度,「你明明可以做高品质的工作,那为何只停在低品质的水准呢?」
29岁获MIT教职
一个简报,成扬名国际契机
在严师的鞭策下,张锋在中学毕业前,以病毒遗传学研究成果拿下英特尔科学奖第3名,并获得全额奖学金进入哈佛就读。但他却选择主修物理与化学,他认为打好物理、化学的基础,将更有助于厘清生物系统如何运作。
在史丹佛大学攻读化学博士的过程中,与指导教授共同发明了光遗传学,成了科学界解析精神分裂症、忧郁症等疾病中神经回路变化的必备研究方法。这样的表现,让他29岁就获得MIT教职。
张锋到布罗德研究所报到后没几天,在一场访问学者简报中首次听到「CRISPR」这个有潜力开发成DNA编辑利器的技术,他大胆放弃手上正在开发的较成熟、但较不好用的编辑技术,来试CRISPR/Cas9,且直攻复杂的人类细胞,因为这才能快速证明医学价值。
32岁当选十大科学家
股王制造机,助技转上市
2013年1月,让张锋举世闻名的关键论文刊出,并因此拿下专利。他的技术也获得生技创投界「股王制造机」艾飞扬青睐,技转成立Editas Medicine公司,如今已是市值5亿美元的美国那斯达克上市公司。
被类比成网路创业家,张锋分析,现在生医研究能取得的数据越来越多,小时候打下的基础如电脑绘图工作经验,让他比起同行更能熟练运用图形表达复杂概念。
35岁再投入忧郁症研究
他靠阅读小说,永保好奇心
现在CRISPR研究只占张锋一半时间,另一半时间,他正以自己读博士时期的光遗传技术,研究人类神经系统。他说最大的兴趣,是希望能找出忧郁症、精神分裂症的致病机转及疗法。
阅读小说也是张锋的一大嗜好。他最爱的两位作家──村上春树与冯内果,在张锋温和圆融的外表下,与作家们冲撞主流的精神合拍,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他身上总有股「要为社会改变点什么」的强大使命感了。
【 更多报导 】
※精彩全文,详见《商业周刊》。
※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