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陣亡100個理由出繪本 每個故事都是第一線社工辛酸血淚

台北市社工人员职业工会副理事长沈曜逸(左)、社工黄宝萱(中)、古明韵都是很有想法与行动的新生代社工。记者王慧瑛/摄影

台北市社工人员职业工会推出「100个社工阵亡故事」,访谈整理成一篇篇文章,并收录成绘本集,即将在4月2日社工日出版,近来在脸书社群掀起不少讨论与回响,有离职社工说「如果可以不要有源源不绝的表单,别像个为表格服务的机器人,也许我就不会阵亡」。

台北市社工职业工会副理事长沈曜逸不讳言,体制内社工常是孤立、单兵作战的,且被期待「社工是万能的、什么都要接住」,会因个案的承接不及而有无法解脱的自责,社工面临的身心困境值得社会关注。

一名年轻社工倾吐说,实习期间看见督导与同仁讨论如何协助受暴被害人,让他很被感动,下定决心从事保护性社工一职,抱着满腔热血在都会区某保护性单位奉献热情。他回顾入行之初,训练不到3周就开始独立接案,平均一周接新案5至7件,定期服务个案有20案左右,每个月要联系一次,代表每月要提供的报告约40份,上班忙着联络个案,下班后要完成快到期的服务纪录,常加班到晚间8、9点。

这名年轻社工提到,因为案量大,服务不得不以电访为主,电话实在难以确切评估个案风险程度,「我常怀疑自己评估处遇的方向,担心根本对案主无帮助,每晚睡觉都很害怕负责的个案上新闻」,深怕被大众、民代拿放大镜检视服务过程有失误之处。

他说,在睡不好、充满焦虑情况下身体出状况,为安顿身心,决定离开从事不到半年的保护性工作,也开始思考「我真的适合做社工吗?」 他认为,如果KPI设定符合第一线实务工作者的工作时间与工作量,或许能让社工好好扮演助人工作者,而不是成为追逐系统上一件件待完成纪录的机器人。

不只年轻社工身心煎熬,资深社工面临愈来愈来多工环境,常有不如归去念头。一名资深社工分享,在儿少保工作多年,走过社安网1.0到2.0,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一切变得不一样。社工单一案件负荷量变超多,不只是表格变多,被要求列管的事情也暴增,各种评估报告层出不穷,会议形式愈来愈复杂、开会前要填的资料增多,表格时效愈抓愈紧、撰写方式愈抓愈严,整个儿少保护工作流程规定变成一连串繁文缛节。

这名社工还说,为拚涵盖率,中央规定变得走火入魔,认为「只要通报,就有服务的需求」,完全不贴近实务现场,只是增加社工负担。一想到未来每一案都只能开案,伴随而来源源不绝的表单就让人觉得心累。

她还说,每次上头一有新要求都是先放话,隔一阵子后开始实施,一切像温水煮青蛙,慢慢被蚕食鲸吞,可以预见未来只会更多要求、更痛苦。她直言,如果可以不要有源源不绝的表单,不要像个为表格服务的机器人,也许就不会阵亡了。

一名从事保护性业务的社工督导吐露,会想暂时离开单位,是因为她深深感受到「我保护大家,却没有人可以保护我」,内心有一股无力感逆袭。

她说,社工、督导花时间和案家建立关系、了解案家生活脉络,但长官不想知道这些,且充满不信任,上司对案子不了解,又想要掌握,总让我感觉「我的个案,不是我的个案」,像在绑架同仁的专业,长官处处下指导棋,分化、架空社工和督导。

近年高雄、花莲、桃园、台北等地都有成立社工人员工会,为社工权益发声,沈曜逸提到,之前曾问过澳洲等地的社工环境,最令他深刻的是,澳洲社工一入职,会先测量一套符合人体工学的桌椅,当地认为,要给社工更好的工作设备,才能让社工创造更多能量。

沈曜逸形容,近几年台湾社工环境是「灰色中透点微光」,台湾社工普遍起薪在3万7千元至4万5千元之间,但调薪慢,有社工做了10年,薪水还在4万5千元之间摆荡,有人评估低薪看不见未来,转型做保险、房仲等,希望靠努力挣更高薪水,却也让社工界人才流失。

沈曜逸说,收录社工阵亡故事有多重意义,许多社工离职前没能好好梳理内心想法,透过访谈能带起一些共鸣,让社工知道自己并不孤单,透过案例故事分享也让后进在未来当社工路上,别再那么痛苦折磨,可以成为自己期待的社工模样。

沈强调,收录阵亡故事的初衷不是要唱衰环境,是希望透过「阵亡」的讨论,揭开环境黑暗之处,让光照射进来,促使更多人关心社工处境,让社工环境愈来愈健全,也让社会更理解社工。

台北市社工人员职业工会推出「100个社工阵亡故事」绘本集,访谈文字搭配生动插画,让人读过更有记忆点。图/台北市社工人员职业工会提供

台北市社工人员职业工会推出「100个社工阵亡故事」绘本集,访谈文字搭配生动插画,让人读过更有记忆点。图/台北市社工人员职业工会提供

台北市社工人员职业工会推出「100个社工阵亡故事」绘本集,访谈文字搭配生动插画,让人读过更有记忆点。图/台北市社工人员职业工会提供

台北市社工人员职业工会副理事长沈曜逸说,许多社工离职前没能好好梳理内心想法,透过访谈能带起一些共鸣,让社工知道自己不孤单,也盼社会更理解社工。记者王慧瑛/摄影

台北市社工人员职业工会副理事长沈曜逸说,许多社工离职前没能好好梳理内心想法,透过访谈能带起一些共鸣,让社工知道自己不孤单,也盼社会更理解社工。记者王慧瑛/摄影

台北市社工人员职业工会推出「100个社工阵亡故事」绘本集,访谈文字搭配生动插画,让人读过更有记忆点。图/台北市社工人员职业工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