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信贷投放力度加大
粮食生产、加工、销售等涉农领域离不开金融赋能。近日,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发布有关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方案,引导辖内银行机构推进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全方位助力粮食安全、产业振兴等领域,以金融活水“贷”动乡村振兴。
江苏金融监管局指导银行机构深入调研今年夏收形势、粮价走势、资金需求,督促各银行保障资金供应。截至目前,江苏省银行机构粮食重点领域贷款3765.76亿元,主要涉农银行机构已发放夏粮收购贷款480亿元;陕西金融监管局印发通知,督导银行机构做好“三夏”金融服务工作,在授信政策上适当向基层网点倾斜,及时满足农业生产关键节点“短、频、急”的资金需求,以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助力夏粮颗粒归仓。
今年以来,金融机构持续增加涉农信贷投放。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60.19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农田基本建设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8%,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46%,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7%,均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有力支持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标准农田建设。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的通知》提出,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深化对小微企业、涉农经营主体及重点帮扶群体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是切实发挥金融服务功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体现。乡村振兴涉及的领域众多,各地经济发展禀赋不同,产业振兴的重点领域不同,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突出等,都需要金融机构根据乡村振兴的实际需要,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农业银行聊城度假区支行30万元的齐鲁富民贷,解了我猪苗和饲料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山东聊城市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博瑞畜禽养殖负责人杨锐表示。近年来,农业银行聊城分行积极引导辖内机构优化金融服务,创新惠农e贷、齐鲁富民贷、大棚贷等金融产品,为涉农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持。
涉农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银行机构要加大信贷资源供给,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近年来,金融机构为“三农”发展提供了金融“活水”,但是在涉农融资、风险防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经营面临市场、自然灾害等不确定性因素,风险相对较高。另外,农村征信系统建设落后于城市,金融机构较难在农村地区系统采集、管理和使用农户的信用信息,导致风险防控难度加大。
叶银丹表示,金融赋能乡村振兴要加快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积极拓宽可贷资金渠道。面向不同类型的经营主体,分层、分类制订服务方案,降低融资成本,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技术在涉农金融领域的应用,提高农村地区客户的授信效率及农业保险数字化、智能化经营水平。 (经济日报记者 王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