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大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契机

旺报社评

大陆内需与投资低迷,但制造业加速升级,带动外销畅旺,无人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以及3D打印、智慧制造等领域的国际竞争力逐渐显露。此外,大陆在人工智慧、脑机接口、基因编辑、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研发有成,已展开产业布局,应该很快就可以看到成果。

扶植高新技术产业

大陆持续大幅增加对科技创新的资金与政策投入,2022年投入达3兆人民币,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脑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等)达到6507.7亿元,多年来研发经费增速始终保持在两位数。加上充分而有规画的政策投入,使大陆高技术制造业能够在多个领域逐渐开花结果。

大陆已建立29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研发和创新成果产业化,涵盖动力电池、机器人、积体电路、数位化设计等领域。政策扶持专业化、精细化、有创新力的中小企业,受惠企业达1.2万家。日益开放的科技创新体制,为制造业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今天,大陆在多领域同时投入研发,更以开放姿态拥抱国际科技合作,希望借此增加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机率。华为在世界多地建立研发中心,比亚迪引入辉达的技术,国际合作使他们加速成为世界一流科技企业。

大陆近年提出「建设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改革制度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流动的壁垒。持续扩大服务业开放,让科研和技术服务外企进入大陆,允许外籍科学家领衔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创新项目,及担任新型研发机构法定代表人等。大陆还积极举办中关村论坛、世界智慧大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全球性科技交流平台,加速技术向产业的转化。

台湾受经济体量小、外向型经济等因素限制,很难在高科技产业「多领域大投入」,但台湾长期努力在高科技特定领域领先世界,若能与大陆共享资源、技术和市场,当可为台湾带来更多选择,改变优势产业单一化、数位化转型缓慢的现状,发展基于技术与运营模式创新的自有品牌。

两岸产业合作高技术制造业占比不小,但合作领域单一,台商与当地优势产业集群、产业链联系不够紧密,譬如传统台商聚集地昆山,多年来台商专注在电子信息、光电显示、精密机械等领域,与当地产业联系不多。近年大陆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台商错失许多大陆经济「转型」红利。

台企有望更多活路

另一个台企基地东莞的发展,利用粤港澳湾区产业集群资源,向生物科技、智能制造转型。近期完成招商的莞台高新产业园区进驻的11家台资企业,涵盖数控装备、新能源汽车零组件、智慧家居智能制造、产业数位化赋能平台等领域。

两岸官方直接沟通困难当下,既有的京台科技论坛、两岸企业家峰会等交流机制,应可发挥更大作用。事实上,在这些机制引导下,两岸产业合作正在不断升级。「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在江苏常州成立;河南郑州举行的「两岸机器人及智慧自动化产业对接活动」,两岸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智慧农业等领域签署了6个项目。

前总统马英九两次赴大陆,先后参访大疆、比亚迪、三一重工、重庆赛力斯等高科技与智慧制造的代表性企业。大疆在全球民用与事业用无人机市场占有率超过80%,在全球商用无人机企业中排名第一;比亚迪2023年第四季汽车以52.6万销量攻上全球榜首,全年全球销量超过300万辆。

台湾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49.4%,虽为去年3月以来最高,但仍未能摆脱已连续14个月的紧缩(低于50%)困境。中经院院长叶俊显解读,美国与大陆的订单回温,带动部分产业新增订单指数、生产指数转为扩张,但整体展望相对保守。用普通话说,除半导体相关产业前景看好外,其他产业并不乐观。

大陆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两岸交流若能开放,应可为台湾经济找到更多活路,希望520就职演说能为两岸交流开放创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