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美元没那么好 人民币没那么差
旺报社评
6月初美国会两党协商通过暂缓实施债务上限,美债问题船过水无痕,未料惠誉信评无预警调降美国主权债信评等,从最高AAA下调一级至AA+。根据惠誉降评声明,美国国债问题加速恶化,预估2023年美国政府赤字占GDP比将达6.3%,较2022年骤增2.6个百分点,接下来2年将进一步攀升至6.6%及6.9%,政府负债将同步巨幅增加。但美国长期陷入债限僵局政党恶斗,政府治理能力远不及信评同等级国家。
去美元化风潮渐成形
惠誉降评的理由充分,以债务规模来看,长期财政赤字让美国债务日益扩大,如今已达空前的31.4兆美元。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未来10年美债将以每天52亿美元的速度增加,2033年美国未偿公共债务将达到52兆美元,大众持有联邦政府债务占GDP比将达到118.9%,较今年98.2%高出近21个百分点。债务增长速度高于经济成长速度,代表政府借来的钱无法创造等值的经济效益,债务螺旋将压垮政府的信誉,进一步拖累经济表现。
不过,美国财政部长叶伦,及重量级经济学者桑默斯、克鲁曼等纷纷指出,这是不需要担心的问题。以美国的经济规模、科技实力与美元国际地位,就算债务持续攀升,美国还是有能力解决,不至于走到无法偿债或发债的地步。克鲁曼更是直言,凭借着美元在国际上的信用,美国拥有印钞终极武器,何况对照日本债务规模(占GDP比重),美国其实一点都不严重。
确实,相较于标普全球于2011年首次降评美国债信所引发的巨大冲击,这次不管是股市或是债市,影响的时间及规模都不算大,显示市场投资人对美债有信心。不过,短期没有问题,不代表长期没有毛病。特别是美债规模持续快速膨胀,加上债限闹剧明年中可能又将重来一次(暂缓期限到2025年1月1日),难保市场不会变心、重演抛售美债剧情,恐怕会对美元长期价值造成折损。
更何况,国际去美元化风潮逐渐成形,美元国际地位受到挑战。根据7月初IMF公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COFER),美元是全球央行最爱持有的货币,占比高达59%,但这个数字是近30年的最低点,较2001年72%少掉13个百分点。美元作为外汇储备货币,重要性已大不如前。
提高人民币国际使用
美元地位弱化趋势,除了与1999年欧元上路有关外,2009年大陆启动人民币国际化措施,人民币快速崛起,更是关键因素。这不只表现在人民币外汇储备占比的提升(从无到有,2023年第一季已达2.6%),也反映在企业、个人及投资者的跨境交易上(包含贸易与投资)。
根据大陆外汇管理局的统计,若按交易结算货币进行分类,2023年第二季人民币在大陆跨境交易中占比已逼近一半(49%),不仅创下历史新高,也是首度超越美元占比,此一趋势仍在持续。
这意味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贸易及投资结算货币的角色,正在突显。尤其与大陆友好国家,如金砖国家、中东及中亚地区,甚至是东协等,使用人民币结算意愿明显高于其他国家,成为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最大助力。
短期美元国际地位仍难以撼动,也让美国可以持续透过发债,向世界各国课征「铸币税」(seigniorage),来融通其赤字。只是,长期来看,随着各国加快去美元化步调,以邻为壑的债务货币化模式,恐怕难以为继。对此,北京或许更该思考的是,如何具体拟定策略、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借此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
短期还是要先稳住人民币走势,不能让贬势继续扩大。长期则要全面活化人民币市场,提高人民币国际使用范围与频率。不管是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或是作为投资商品货币,甚至作为各国央行储备货币,都必须想办法让境外机构、跨国企业或人们愿意持有。而想要达到此目标,绝对需要一个较为强势(升值)货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