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美中不脱钩 两岸经贸谈判应重启

旺报社评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继气候特使凯瑞、财政部长叶伦、国务卿布林肯之后到访中国大陆,展现两国对保持沟通、管控分歧的诚意与努力。雷蒙多与大陆国务院总理李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文化和旅游部长胡和平等多位官员会谈。她还访问上海,并在迪士尼度假区与民众互动,离开大陆时还表示,「我持乐观态度离开中国」。

中国仍嵌在美国供应链

从布林肯到雷蒙多,修复沟通管道是本轮高层沟通的重要议题,显示中美双方的「护栏思维」和寻求「止跌」的心态,即在双方仍有分歧的情况下,谋求双边关系不再恶化。中美曾建立过100多个对话交流机制,现在这些机制大部分已经名存实亡。如今,中美谋求重新启动沟通机制的建立,为外界所期待。

中美激烈博弈,但「脱钩」并不容易。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两国互补的经济形态,使得双方都深嵌于对方的供应链,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不但对两国关系意义重大,也对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美国一度想抛开这个压舱石,川普2018年掀起美中贸易战,拜登政府「川规拜随」,延续川普「小院高墙」政策,在多个领域限制对华投资与贸易。拜登政府一度谋求建立与中国脱钩的全新供应链体系,但并未成功。

美国对中贸易逆差过去3年持续增加,从2020年的3103亿美元扩增到2022年的3829亿美元。而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如今又回到贸易战之前的水平,占美国总逆差40%。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对美国制裁「实体清单」上的几十家企业做了调研,结果1/3企业受严重影响,1/3采取相应措施后规避了影响,其余1/3无实质性影响。

美国学者的研究同样支持这个观点。美国彭博社8月26日引述哈佛商学院经济学者阿尔法罗和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商学院副教授达文楚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仍然嵌在美国供应链中」,尽管美国减少了来自中国的直接进口,但中国商品经由产业链在越南、墨西哥等第三国的再分配,最终仍然进入美国,中美的「间接供应链」联系依然完好,甚至有所加强。

中止ECFA是邀谈的讯号

美国强行与中国「脱钩」反而可能伤害自己。根据去年美国发布的规定,辉达不得向中国出售高端A100和H100图形处理器(GPU)。辉达财务长克瑞斯表示:「长远来看,禁止向中国出售数据中心GPU的措施一旦实施,将使美国的这个产业永远失去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市场之一竞争和领先的机会。」8月,拜登签署了一项对半导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3个技术领域的对华投资限制行政禁令,以阻止美国资金和专业知识向中国转移。但英特尔执行长基辛格指出:「任何紧缩进入中国市场管道的政策,都将反过来削弱我们在美国国内投资于制造和研发的能力。」

一直以来美中理性派都在为两国良性竞争争取空间。去年,美中跨境审计协议签署,为两国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争取到了一定的合作空间。今年7月底,在华盛顿不断升级晶片出口限制之际,晶片巨头英特尔在深圳设立了一个新的创新中心。可见,实现「脱钩」并不容易。

蔡英文总统上任后,为摆脱对大陆过度依赖,谋求供应链的重新布局,推行「新南向」政策,并限缩两岸投资贸易,2021年台湾对新南向国家投资额58亿美元,超过对大陆的投资,然而,最新审计报告却显示,近5年台湾与新南向国家贸易出超呈下滑趋势,致使国内生产毛额相对减少。

美中都已意识「脱钩不易」,雷蒙多甚至强调「永不寻求与中国经济脱钩或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台湾应看清形势。大陆近来释出可能中止ECFA的讯息,未尝不是邀谈的讯号,面对中美经济不脱钩的现实,台湾应主动重启两岸贸易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