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两岸经贸纽带不可断

旺报社评

大陆商务部即将公布对台贸易壁垒调查初步结果,预期将依商务部、国台办的口径,指控台方禁止2509项大陆产品进口行为违反WTO原则。经济部长王美花表示将依WTO机制与大陆磋商,但两岸经贸关系并非建立在WTO基础上,大陆也不会愿意和台湾在WTO机制下磋商,这句话没有实质意义,两岸经贸关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台湾是理亏的一方

大陆于4月12日启动对台贸易壁垒调查,预计10月12日结束,必要时将延长3个月至明年1月12日,也就是总统、立委选举投票日前1天。这个时间点被解读为与2024选举挂钩,意图用经贸手段来影响台湾选民的态度,或影响各党总统候选人的两岸政见。不必讳言,大陆对台经济措施必有其政治目的,但就事论事,在贸易壁垒问题上,台湾是理亏的一方。

一旦大陆公事公办,无论是否延长调查时间,结论都不会有太大改变,反制措施无非两项:一是加征关税、二是对等禁止。吊诡的是,这个话题在喧嚣的2024选战中如同隐身,蓝绿白从未认真讨论:若大陆公事公办对2509项贸易壁垒实施制裁,台湾外贸额会掉多少?经济成长率下降几成?失业率飙到多高?如此严肃的问题却没有人给答案。

解决之道只有两条路:一是改变对大陆2509项产品的输入禁令,或至少表态逐步开放的时间表,或可让大陆的反制措施不会立即生效;另一是恢复ECFA架构下两岸后续协商,令搁置10年的服贸协议生效,并重启货贸协议协商,两岸重新回到逐渐降低经贸门槛的既定路线图,大陆自然不存在启动加税或禁令等制裁措施的问题。

遗憾的是,蓝白不敢,绿营不肯。民众党主席柯文哲率先释出「重启服贸」风声,但被民进党K到满头包后,澄清是幕僚的建议,此后未再就服贸提出建设性主张,遑论如何因应大陆贸易壁垒调查。国民党总统参选人侯友宜的两岸政策则是求稳不求进,服贸问题仅是在柯文哲抛出后,蜻蜓点水地表示应该尽速通过,但刻意加上「两岸监督条例」的前提。

反中受苦的是庶民

蓝白并不是没有意识到两岸经贸正常化的重要,也深知两岸经贸相互依赖,唯有务实处理好两岸关系,台湾才能重现景气。但碍于历次大选中,任何鼓励两岸合作的政见总是被抹红、曲解,加上服贸协议、金门大桥等政见在此次选战中被污名化,即便蓝白有意胜选后全面检讨两岸经贸不平衡问题,也必须小心翼翼,避免动辄得咎。

民进党在这个问题上,倒是一点没变。王美花部长希望在WTO架构下磋商,并未展现解决问题的诚意。民进党主席、总统参选人赖清德态度更决绝,谈及服贸议题时,还在重复着太阳花时代「木马屠城」的陈词滥调,简直和政论名嘴一个档次。假如民进党2024胜选,大陆对台贸易制裁「手起刀落」,绿营可以继续反中仇中,最后受苦的还是庶民。

两岸经济融合、避免脱钩断链,仍然是大陆对台政策优先目标,对台2509项贸易壁垒调查目的并非要制裁台湾,而是透过通牒式施压,让民进党政府回到九二共识,或者让台湾政党轮替,促使新政府重启两岸制度化协商。大陆是台湾贸易顺差最重要来源,2022年台湾贸易顺差514.1亿美元,对陆港顺差1004.35亿美元(大陆统计高达1565亿美元),显然若非大量来自大陆的顺差,台湾将出现逆差。朝野政党难道不该想清楚、说明白,如何维系两岸经贸纽带吗?

但大陆也应思考,两岸经贸纽带应如何维系问题,毕竟中国3000年来政权分分合合,但民族连结永远切不开,统一只是时间与方法的问题,包括539项ECFA早收清单在内的2509项台湾产品,是否可以画定以福建融合示范区作为「活口」,保留乃至扩大两岸贸易的零关税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