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两岸共谋经济不断链
社评
美国总统大选落幕,共和党确定完全执政,川普重要政见高机率成为事实。其中对中国加征60%关税、加大科技制裁力道、扩大实体清单范畴等,将板上钉钉。大陆台商面临高关税威胁,将加速撤离大陆,台积电7奈米先进制程AI晶片在美国新规限制下将停止供货陆企。美中经济对抗激化,加上民进党政府抗中亲美政策,两岸经贸脱钩趋势恐难免。
重建和平新局 产业强化关键
民进党执政后两岸关系渐行渐远,经贸及投资急速萎缩。根据财政部统计,两岸贸易占台湾对外贸易比重,由2017年的31.7%,剧减至2023年的28.6%,减幅高达3.1个百分点。投资同样遽减,依据经济部投资审议司统计,2023年台湾核准对大陆投资件数328件,较去年同期衰退11.8%,金额年减39.8%至30.4亿美元,写下2002年以来新低纪录。
全球化裂解大环境下,复加两岸紧张关系,大陆对台商吸引力跟着递减。台商深耕大陆投鼠忌器,一方面怕被美国长臂管辖权无端扫到;另一方面也怕被两边激进份子扣上红(绿)帽子,弄得两面不是人。站在两岸融合发展立场,这恐非北京所乐见。
自中共二十大以来,习近平多次考察福建,每次到访总会提到两岸融合发展重要性。以10月中旬这一次考察为例,除了点出两岸同胞作为一家人,应该常常往来,愈走愈近、愈走愈亲外,也特别强调,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必须迈出更大步伐。毕竟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历史久远,诸多产业之间也仍存在合作互补关系。两岸若能深度融合,不只对台商有着正面助益,对于大陆经济及产业发展,也可起到一定作用。
更不用说,两岸融合愈深,愈能降低兵凶战危风险,有利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这才是两岸人民想看到的。尤其是两岸关系急冻当下,面对官方不作为或无作为,更需要民间力量发挥润滑剂的角色,方有机会化解彼此嫌隙。9月工总发布2024年白皮书,将重建两岸和平新格局列为台湾产业变强变大的关键策略之一,并建议政府应务实看待两岸产业合作,就是一记暮鼓晨钟。
台商曾将80年代加工出口贸易模式与经验,复制在大陆沿海地区,成功带动大陆经济与产业发展。但随着大陆经济起飞,产业发展迈入进口替代阶段,陆企快速崛起,自主化、国产化、在地化意识擡头,台商优势消失,在陆经营挑战变得愈来愈大。
软硬整合优势 创造双赢局面
不过,这并非意味两岸产业已无合作空间,相反地,在面对川普2.0时代可能加重贸易与科技制裁力道,以及大陆积极推进双循环的战略需求,台商应思考如何从中找到两岸产业合作新契机。从北京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个拉住台湾,让两岸不断链的好机会。
以大陆发展最为快速的电动车为例,台商在整车制造无法比得上比亚迪及上汽等大厂,但在关键零组件供应及系统研发上,如生产车载5G通讯元件的联发科、感测器晶片的原相或精密机构件的和勤及英利等,都是不可或缺角色,也是陆厂最好的合作伙伴。
除了硬体之外,台湾另一个受外界关注的产业优势在软硬整合能力。台湾软体业者规模不大,资金与人才不若大陆,但长期为硬体提供加值服务的丰富经验,早已建立一定口碑与实力。值此大陆加快数位经济转型发展之际,不论是在基础架构、平台服务、云端及AI应用等各方面,台商软硬整合能力,恰可助推一把。尤有甚者,台商甚至可考虑利用大陆广大市场、海量数据、多元场域等优势,与陆企在数位经济方面加强合作,共同输出或进军海外市场,创造双赢局面。
两岸经济渐行渐远,民进党主政下暂时或难以扭转,但长期只要北京持续进步发展,愿意对台释出善意,肯定会看到变化。近年大陆对台经济思路,以照顾在陆台商为主,但对台湾整体企业界来说,两岸同文同种,不会轻易放弃大陆市场,如何在战略上抓住台湾企业界的心,维系两岸经贸不断链,需要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