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谋求两岸大交流共识

旺报社评

520新总统就职日临近,赖清德提出「两岸执政党良性对话」后,大陆涉台学者严安林撰文建议,北京可松绑民进党人士赴港澳,以便双方沟通接触。两者之间纯属巧合还是有所联结,外界不得而知,但即使民共都有意沟通对话,还是有一层「窗户纸」需要捅破,那就是对话的基础问题。

民共对话 缺乏互信

大陆与绿营的交往互动,过去30年来未曾中断,但都是以个人、学术或非党职身分的交流,马政府时期大陆官方曾与绿营地方诸侯互动,但只谈经贸文化和市政、不碰政治问题,造成民共交流的「天花板」,交流未能转化为互信。果然,2016年民进党重返执政,双方关系逐步恶化,陷入「老死不相往来」僵局。

民共对话各有坚持,也各有难处。北京一直以来要求民进党废除《台独党纲》、认同一中原则,才能进行政党协商,多年前民进党曾有「冻独」呼声,获得陆方鼓励,但后来没有下文。蔡政府不接受九二共识作为前提,但一会说「不预设前提」,一会又说「以对等尊严为前提」,如今赖清德提出「尊重各自立场、珍惜彼此善意」,意思是民进党的既有政治立场不会轻易改变,只有对岸予以尊重,双方才有对话基础。

民共对话卡在「一中」和「台独」的问题互不相让。从北京视角,即便蔡英文、赖清德先后表态「不必宣布独立」、「依照中华民国宪政体制」,选后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吴峻志表示「台独党纲是历史文件」,但民进党《台湾前途决议文》仍主张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不容于北京立场。从民进党视角来看,九二共识就是一中,一中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一中就等同于接受以一国两制为目标的统一,同样无可能接受。

但今年的两件大事,令民共形成对话基础出现转机:其一,1月13日大选,六成民意不支持民进党,也就是六成民意不满过去8年民进党两岸路线、希望两岸恢复和平发展。赖清德曾说,大陆需要了解「台湾社会先有台独主张、再有民进党的台独党纲」,接着又呼吁大陆与「民选合法政府」对话,但目前现实是,台湾社会多数主张就是不支持台独、民进党沦为少数执政,新政府两岸路线只有向多数民意靠拢、搁置台独,才符合宪政体制下的少数政府角色。

通关密语 中华民族

其二,4月10日北京的马习二会上,习近平首度为两岸对话前提的问题解套,将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放宽到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家人或是承诺不分裂国家。简言之,两岸同属中华民国、两岸同属中华民族、两岸都是中国人、两岸是一家人,这些过去在北京视为「不够格」作为两岸对话政治基础的概念或论述,若赖清德可以善意回应,都可以成为民共破冰、520后两岸恢复对话的「新版通关密语」。

「两岸同属中华民国」本就符合中华民国宪政体制,而「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在近期民调中也高达六成,这是赖清德和民进党无法忽视的事实。更关键的是,台澎金马2300万民众,甚至包括绿营支持者,绝大多数都认同自己祖先来自中国大陆、受到中华文化熏陶。赖清德在台南担任立委、市长20年,台南特色不就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吗?相信赖清德自己也无法否认,台南的历史文化正是中华文化根在台湾的事实。

摘录民进党立委王世坚回应马习二会的评论:我们反中共、但不反中国,在这个原则之下,大家可以来经济文化交流……大家有相同语言、彼此有共同联结……历史、地理、宗教、文化,我们都可以承认来自中国,这是事实,但政治上我们不是中国,我们必须划分好。

王世坚的言论是典型民进党人的主张:否认台湾人属于「狭义」的中国,但不否认属于「广义」的中国。然而,习近平的最新主张,不就是从民族、历史、文化的角度,划出「广义中国人」的最大公约数吗?如何恰如其分地回应,台湾人在广义上就是中国人,作为两岸交流的基础,此乃赖清德520就职演说该想清楚、说明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