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创造和平 两岸需自信交流

旺报社评

赖清德胜选后的第一个星期,虽然出现诺鲁断交、大陆军机压境、国安单位针对台独发出严厉警告等施压行为,但未出现明显的「地动山摇」,背后有3个原因:第一,美中高层沟通顺畅,关系稳定;第二,大陆冷静评估;第三,赖清德在两岸议题上保持安静。但当下的「平静」能否持续仍是未知数,毕竟上述3个原因并不稳定。

美中关系保持稳定

先看第一个原因,美中关系保持稳定,是台湾2024选后两岸并未高度紧张的根本因素。历史经验显示,美中关系好,台海就相对和缓。纵观2024选举前后美中高层互动过程,此一经验再次得到应验。1月13日投票日前夕,中联部部长刘建超访美,与白宫和国务院高层互动,美中军事、商务、执法、气候对话机制也都顺利举行;投票日后,美中农业、金融对话机制接续展开,未受到赖清德胜选影响。

美中高层对话能横跨1月13日大选,受益于去年11月拜习会后,双方决心管控台海风险,不希望台独因素干扰美中缓和大局,避免裴洛西事件令双边关系全面停摆的剧本重演。不过,美中双方对彼此关系「竞争大于合作」的认知,决定了美中对话的上限,美中缓和的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大陆自身经济状况,二是民主党2024选举结果。

近1年来大陆寻求与西方阵营「休战」,主要是外资流出、外贸严峻,经济压力陡增,若大陆挺过经济寒冬与债务危机,对美策略还是有改变的可能,若大陆经济面临更大困局,也会刺激其对西方转趋强硬的可能;另一方面,拜登陷入「既要对中摆出强硬,又要维持美中沟通」的两难,面对咄咄逼人的川普,民主党2024若败选,美中关系势必推倒重来。因此,大陆经济、美国大选的两大变项,将直接影响美中关系,也将间接作用于台海。

再来看第二个原因,大陆对台湾选举结果的冷静观察评估。如果说国台办对「民进党不代表主流民意」的论断,还比较简略的话,那么新华社选后连续发表的《新华时评》、《驻点笔记》以及中新社对多位大陆权威台湾研究学者的采访,则能更加具象化折射大陆高层对2024选举结果的初步认知:民进党陷入「双少数」地位,不是最理想的结果,但也不是最坏的境地;台湾社会高达6成的两岸和平民意,仍然是未来「和平统一」寄希望的对象。

大陆冷静观察评估

赖清德得票不过半、民进党立委席次不过半,这让大陆确信台独绝非台湾社会主流民意,也让大陆认识到未来民进党执政面临的掣肘。因此,大陆选前多次提及「和平战争选择、繁荣衰退选择」,或许会在「双少数」政局影响下,做出一些调整。例如,ECFA早收清单优惠全部中止的「靴子」还未落下,显然是在拿捏分寸。因此,大陆选后稳重定调、谨慎出手,除了有配合美中关系考量外,应该也是在思考「双少数」局面的新作为。

最后看第三个原因,赖清德的暂时「安静」。赖清德胜选之夜讲话,多次暗示台湾民意「拒绝中国、脱离中国」,不可谓不强硬。但随着拜登发声不支持台独、美国代表团访台,赖清德未对两岸关系发表强硬言论,甚至在诺鲁断交后,赖清德只是透过与友邦元首视讯会议作为「间接回应」,并未高调谴责北京。然而,检视赖清德一直以来的政治言行,他对两岸关系能「安静」多久?并不乐观。

选后两岸关系未陡然紧张,背后的诸多因素都不稳定,谁都无法保证未来不会改变。但高达6成民意期待两岸和平、反对民进党贪污滥权,希望过好日子,才是真正可以驾驭关键之所在,这也是大陆未来4年对台政策需要关照与围绕的重心。鼓励两岸民间双向交流,该恢复的恢复、该扩大的扩大,需要大陆更加自信看待与推动。

复杂多变的美中情势之下,两岸关系「静」不下来,但也不应「僵」下去。正如台北宁夏夜市举办「科目三」比赛轰动全台,台湾民众不怕「舞统」、希望交流,大陆何必要将恢复陆客、陆生与政治挂钩?支持两岸和平的6成民意,在台湾就像是热锅中的蒸汽,就差大陆主动揭开「锅盖」,恢复两岸民间大交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