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建金厦试验区 蕴育两岸和平信心
旺报社评
春节假期,金马民众经小三通返乡专案运转顺利,但金门在地民意希望更多。除了呼吁蔡政府恢复两岸旅客中转以外,跨党派金门县议员日前发表重磅宣言,倡议金门为永久非军事区,主张两岸和平发展、修建金厦大桥、建设金厦一日生活圈等。若两岸能放下政治之争,让金厦融合提上日程,未来几年乃至十几年两岸和平的信心与动力,相信都将蕴育于此。
为两岸加上安全阀
冷战时代,金马是两岸军事对抗的前线,给金门人民留下永久的历史创伤,而这恰恰造就了金门人民超越意识形态、历史恩怨的智慧。此次金门县议员发表的和平宣言,涵盖国民党、民进党和无党籍各色光谱,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也愿意走访协助。放诸今日,金马作为军事前线早已是过时概念,以对岸现有海空军与飞弹实力,攻台完全可以绕过金马两岛,金马在军事上已无战略意义,反而在政治上的战略意义更高。
金门比马祖富裕,经由小三通往来福建比回台湾还便利,近30年来大量金门民众在对岸经商、开户、置产,搭上大陆房地产狂飙顺风车,获利丰硕。马政府时代小三通带来大量客流、金流,让金门坐拥陆客和中转客的商机,在地民众对两岸交流认同度最高,获得感也最强。年初小三通初步恢复时,麦当劳餐厅悄然在金门开首店,眼光精准的产业龙头,看到了疫后「金厦一日生活圈」复苏的爆发力。
两岸和平发展在金门具有坚实民意基础。在「民意最大」的选举制度下,独派在金门毫无立足空间,民进党在地民代也支持金厦通桥、共创荣景,台湾社会更应该乐见金门作为「永久非军事区」或「和平特区」定位。但就金门在两岸关系中的历史渊源和政治地位而言,光谈「和平」还远远不够,因为金门已经不会成为首战的战场,「两岸和平发展与融一」才是当代金门的战略价值所在。随着中断3年的「金厦一日生活圈」重启,金门与厦门作为探索两岸关系深水区的试验区,已基本具备条件。
两岸政治氛围愈紧绷、拉锯,金门的桥梁、缓冲角色就愈显珍贵。以近期热门事件为例,无论是小三通复航专案的促成,还是陆方解除金酒进口禁令,都有赖于陈福海、陈玉珍等行政首长、在地民代在两岸之间沟通,弥补了公权力部门无法直接沟通的不足,这种关键角色难以替代,下一步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这种功能制度化,并在经济、民生领域产生更多外溢效应,让金门经济更发展、民众日子过得更好。这就牵涉到从制度层面,探索和设计金厦试验区的必要性。
民意诉求金厦融合
美中竞争激烈且矛盾,两岸关系很难重回马政府时代的平顺,避免因误判而引爆冲突,应是国家安全首要课题,若能建立金厦试验区,等同于为两岸和平加上一道「安全阀」。换个角度来看,北京对台海政治风险高度忧虑和戒备,习近平的和平统一方略至今未改变,但台湾民意「闻统色变」,一步到位的统一显然不可行。
如果能将金厦共建试验区,作为解决两岸政治问题的「中继站」,双方在金厦有限可控范围内交流融合,台湾民意若能以期待的心态对待,透过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交流融合,金厦试验区若能高度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可让台湾民众直观地感受到两岸融合的美好前景。
许多金门人在厦门有亲戚,来往紧密,金厦经济、社会早已成为共同体,金厦融合绝非武力压迫下的城下之盟,而是自下而上的民意诉求。从金门发出的这份两岸宣言,既有县议会跨党派支持,也有县政府力挺,说明金门准备好了。期待蔡政府尊重地方民意,也期待北京转换对台思维,金厦若能把融合试验区打造成高度繁荣、和平稳定的样板,台湾民意和国际社会才会真正改变对北京的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