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两岸和平就在灯火阑珊处

旺报社评

国安会前秘书长邱义仁美国国安会印太事务协调官坎贝尔两位台美重量级幕僚,先后释出带有「台独不可能」意涵的表态,这究竟是美方为促成美中领导人首次「拜习会」的权宜之计?还是拜登政府透过半年交手,意识到北京底线思维」后知所进退?但无论美方目的为何,都改变不了台海紧张情势升高的事实。

两岸和平机遇为何流逝

如果要问,美中台三方究竟是谁破坏了台海和平,相信每一方都会坚称自己是和平维护者,反指对立一方应对目前紧张负责。若回顾2016年欧巴马政府策动「南海仲裁案」以来的台海情势,可以明显感受到,民进党重返执政、美方调转对中战略方向、北京对外路线从「韬光养晦」调整为「积极有为」,三者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这就形成了影响台海和平的「内因」与「外因交织作用的时空背景。

由此可见,两岸和平机遇日益流逝,是「小气候」与「大气候」综合影响下的结果大陆台湾问题视为完成美中历史性实力逆转的一项必考题,美国将台湾海峡视为遏制大陆成为全球领导者咽喉,台湾走不出「经济靠中、政军靠美」的格局,2008年以来两岸积累的8年经贸交流成果,未能转化为政治互信,这就直接影响到北京决策者的判断。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七一讲话中,前半部重申「和平统一」,后半部强势警告台独和美国干预台海的意图,清晰浮现出北京对两岸关系的两个判断:第一,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也是中共执政正当性根基,和平统一是最优选项,也是最有利于民族复兴的选项,目前还不致于放弃和统。第二,由于台独和美国已经对和平统一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北京必须有充分准备随时应变,唯有保持和强化军事震慑和政治施压一途。

事实上,「和战两手」是北京40年来对台一贯手段,但相较于过去应用自如、手腕灵活,近几年却显得胆战心惊,甚至力不从心。原因何在?可以归结两个面向:其一,大陆内部质疑和统、惠台政策正确性压力,已不再只是民间舆论的小打小闹,北京内部风向外界不得而知,但可以察觉这股压力已经上升到最高层;其二,美台政治军事连结的深化让北京深感不安,对其危险性预估可能已超过法理台独。两个面向集中反映在2020选举及其后的政治效应:蔡英文以817万票大胜、美方完全为民进党政府背书,双方一唱一和,令北京焦头烂额。

人心是统一最短的距离

这又牵涉到如何看待2020大选结果的「老问题」。如果从「统/独」、「蓝/绿」的架构与思维,去解读2020选举结果的民意格局,就很难不让人得出悲观的判断。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把台湾民意针对两岸关系的主张分成两类,一类是「希望和平解决两岸问题」,另一类是「希望以冲突获得台湾独立」,那么很显然,前者是台湾民意的主流和绝对多数。至于后者,一些人认为中国即将崩溃、一些人幻想美中开战导致中共政权崩溃,台湾顺势独立建国,前者将因失望而改变想法,或随着东升西降情势更清晰而放弃台独;后者不会有人愿意为之付出生命,最多是类似陈水扁担任总统时,以「头过身就过」的投机心态创造机会,这类人很容易改变。

2020大选投票给蔡英文的817万人,其中有约600万人的不分区政党票支持民进党和泛绿侧翼,算是反中基本盘,其余约200万人是中间选民,他们在统独立场上偏向维持现状,希望和平解决两岸问题。

应有800万(约55%)选民并不反中,而是希望大陆尊重台湾,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岸政治分歧。换言之,「和平」对他们最有吸引力,东升西降格局下,「统一」也会愈来愈有吸引力。两岸学者间流行一句话,「华府是北京到台北的最短距离」,其实最短距离是台湾民心

大陆对台思维若摆脱统独、蓝绿架构,就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民意结构,也会找到实现和平统一、心灵契合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