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和平机遇在两岸人民手中

旺报社评

俄乌战争爆发周年,台湾再度成为全球焦点,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指「台海议题并非中国内政」,大陆外长秦刚不指名批评美国鼓噪「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台湾俨然成为俄乌战争与美中强权政治的棋子。民进党政府只告诉人民「台湾被全世界看见」,却不敢警示战争的风险。美中对抗格局下,台海和平的机遇正在流失,两岸能否抓住最后希望,或许只剩这一年的时间。

台湾成为全球焦点

过去半个月内,美国国防部副助理部长蔡斯、众议院「中国特别事务委员会」主席盖拉格先后密访台湾,国安会秘书长顾立雄、外交部长吴钊燮赴美与美国白宫、国务院与国防部官员进行「特殊管道对话」。美台频繁的政治互动,不过显露双方对台海情势与台湾内部政治的焦虑感,民进党趁机大内宣,夸口美台关系「升级」、「突破」,究其实,不过是在美国一中政策架构内打擦边球。

蔡斯来台秘而不宣,美台官方口径一致不对外证实,盖拉格也等到返美后才投书透露台湾之行,显然有意不刺激大陆,避免给北京升高对台军事压力的借口。美国与吴钊燮、顾立雄会谈的场所,选在与华府一河之隔的AIT总部,小心翼翼在美台非官方关系边界游走,这也说明拜登政府不愿明目张胆违背对北京的承诺,因而大陆并未发动大规模机舰绕台演训,台海暂维持平稳。

去年裴洛西来台后陆方的军事动作,的确改变了台海战略力量的对比格局,也在国际社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合纵连横,但大陆对和统的终极目标仍有自信,坚持「和平统一」方针不变,疫情解封后不断对台释出善意,两岸关系暂时可望舒缓,但中美对抗日益激化,台海军事冲突风险随时可能升高。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俄乌止战,欧亚大陆战略缓冲区重现,美中在对抗与合作之间,能找到和平竞争的共同交集,台海就可以安定,这是北京在俄乌战争一周年之际,向国际社会提出「中国立场」与「和平方案」的重要原因。北京的「和平方案」在国际社会获得正面反应,只有美国提出质疑,欧洲、俄罗斯、乌克兰都表示欢迎,希望中方能发挥更直接的作用。外媒预期习近平半年内访问俄罗斯,相信此行的前提应是俄方接受停火建议,北京未来将频繁在俄乌之间穿梭。

避免重蹈俄乌覆辙

如果观察北京对俄乌「和平方案」的主动出击,就不难理解新年以来对台湾的「和平交流攻势」了。简言之,中共二十大后,北京希望分别在俄乌、台海两条战线减轻风险,有助于其自身尽快实现疫后经济复苏,达成既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因此,大陆顺势调整对台政策,增加许多务实和弹性的元素,包括循两岸协议管道致函我民航局、遵守两岸共打机制遣返88枪凶嫌等。

大陆愿意恢复两岸民间交流、重启尊重两岸既有合作机制,希望两岸能够加强经贸、社会联结,延续和平发展的格局,避免重蹈俄乌开战的覆辙,不恰好说明反而是北京在实践「和平保台」吗?北京为了避免两岸兵戎相见、防止国际因素破坏两岸和平的种种行为,民进党政府和绿营名嘴、网红无感吗?

当然,大陆不可能改变一中原则、九二共识的前提,也不可能与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对话,但假如两岸可以在非政治性的交流、经贸、治安事务上搁置争议、务实沟通,甚至展开合作,蔡政府与北京有可能形成「动态的善意共识」,这至少有助于度过最近这一年的高危险期。至于红绿之间能否超越统独分歧,形成新的政治交集,还需要双方在互动中累积更多互信。

盖拉格透露麦卡锡可能在2024选后才会来台访问,相信这是在回应蔡政府高层对「麦卡锡今年来台时机不宜」研判。如果两岸都不想让台湾变成乌克兰,大陆要大力开放两岸交流、恢复事务性沟通,蔡政府应落实「依据《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的承诺。若逆向继续「抗中」,珍惜和平的人民必起而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