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谋求两岸包容性的共识

旺报社评

大陆官媒《人民政协报》发文指九二共识「只有一中、没有各表」,否定国民党两岸路线,绿营媒体、名嘴与网红趁机修理国民党坚持「各表」只是自取其辱。这篇报导最后从网路撤下,但对九二共识的伤害已经造成。台海兵凶战危之际,两岸需要怎样的共识?如何达成共识?依然是摆在双方执政者及各党派面前最迫切的课题。

存异的智慧不可忘

九二共识的精神是求同存异,这一点大陆领导人充分承认,并见诸于陆方纪念九二共识30周年的讲话文稿之中。既然如此,「各表」就是两岸以政治智慧「存异」的方式。从这个角度看,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孙亚夫说「各自表述是达成共识的方法」并没有问题,若不能在「异」中得到「同」,1992年两岸协商不可能破冰,也不可能有2008年以来8年的和平发展繁景。

马政府时期,国民党将「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并列表述,本身就说明两者涵义并非重叠,国民党失去政权后,吴敦义提出「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前者也是后者的修饰语。事实上,大陆对国民党的立场并不同意,但愿意抱着理解的态度。即使朱立伦接任国民党主席后,提出要在党章、党纲基础上处理两岸事务,国民党党章体现了追求国家统一的目标,亦保留「反对共产主义」,自然代表反对「一国两制」。国民党两岸核心理念未出问题,问题是有没有能力争取台湾主流民意认同。

只要国民党党章追求统一目标没有变,也就不存在动摇两岸一中立场的问题,国共之间,应仍有在九二共识基础上交流互动的空间;同理,只要《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中「国家统一前」的表述没有变,《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中「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的一国两区定位没有变,大陆也无需多忧虑法理台独的实现。

不过,大陆如何妥善处理两岸的政治差异,并拿出台湾人民信服的方案,仍是个悬而未决的难题。九二共识曾经成功了,但下一步呢?目前尚未有答案。

中共二十大即将召开,高层人事变动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未来5至10年宏观政治路线、政策方向的变化。陆方刚发表新版对台《白皮书》,而习近平2019年五点对台谈话也被视为长期纲领,可以预计,二十大报告对台内容本身应该不会出现「意外」,具有一定程度的延续性。但是,不能仅从对台部分字眼的变化,去研判中共对台思路动向,而要结合大陆整体内外政策及情势,从「全局」视角观察两岸的未来,下述两个方向应可确认:

两岸融合会更深化

首先,大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路线不会改变,两岸经贸关系仍是大陆经济活力的不可或缺部分。尽管外界对习近平整顿资本、网路议论纷纷,即便二十大后北京以「共同富裕」为名主导财富再分配,大陆仍需要保持稳定的经济成长以保障就业、促进消费,也需要维持相对和缓的国际关系以稳定外资、扩大开放。值得注意的讯号是,二十大前「毛左派」遭网路禁言,象征着习近平不会回归毛时代。

在上述背景下,在陆台胞、台资企业以及与大陆关系密切的台湾高端供应链产业,都是大陆官方争取、服务的对象。

其次,大陆坚持和平统一的对台路线不会改变,两岸融合发展会更加深化。大陆8月军演和新版《白皮书》宣示了底线:美台关系官方化与法理台独,可能触动武统扳机,只要回到九二共识、认同一个中国,大陆仍有耐心和意愿透过交流和协商,化解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

二十大后,大陆有望重点发展福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参与其中的台湾民众愈多,两岸就愈能远离战争,这应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动力所在。

北京了解台湾民意并不认同一国两制,但仍愿意对和平统一保持耐心,归根究底是有意包容和尊重两岸之间的「异」。1992年两岸以各自表述方式求同存异,创造一段和平发展黄金期。时隔30年,能否创造新共识作为互信的基础,重点不在新创某个名词,或某个概念,而在于能否在共同目标之下包容彼此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