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完善金融监管也要对外开放

旺报社评

矽谷银行倒闭带来的恐慌和瑞信风暴引发的信任危机蔓延全球,据《华尔街日报》报导,美国多达186家银行与矽谷银行有类似的「闪崩」风险,若政府不出手相助,恐陷入多米诺骨牌式的崩溃,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再度上演。令人担心的是,宏观经济也在发生典范转移,过去数十年低通膨、低利率、稳定增长的时代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高通膨、高利率、低增长等新特征。作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成员,大陆祭出多项措施应对上述变化的同时,也在危中找机,实现经济社会的升级。

强化监管 因应经济变局

重中之重,是完善金融监管。不久前,大陆开启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九轮机构改革,其中重头戏之一是金融监管改革,且牵涉机构广泛,包括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究其目的,不仅是要防范与矽谷银行「闪崩」类似的金融风险,也是为了解决大陆金融领域长期存在的痼疾。

就矽谷银行事件而言,与其类似的商业银行多将业务集中于高科技初创企业、风险投资等领域,较少依赖个人储户存款。在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市场风险偏好下降的背景下,企业不得不从商业银行抽走大量存款以支持自身运营,因此导致负债结构相对单一的商业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大陆这次机构改革,将央行的一些非核心功能划去(例如,把央行对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可使央行更加专注于宏观调控,履行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汇率等职能,从根源处规避国家货币政策过激调整引发的内溢影响。

近年来高居不下的地方债也是大陆此轮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去年,大陆的政府法定债务负债率约为50%左右,相对较低,但加上地方政府透过国企或政府投资基金产生的隐性债务后,就成了严峻问题。特别是贵州、青海等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偿债能力弱,债务风险更高。从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此轮机构改革,大陆都释放出针对地方债,特别是隐性债务的严管信号。

具体来说,一是透过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完善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体系,使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避免地方隐性债务的无序扩张。二是开源节流。不久前,中央精减5%编制,地方政府也跟进。此外,多家国企日前宣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再承担地方政府的融资职能。

激励创新 推动产业升级

不过,地方债虽有风险,其中不少也对疫情期间大陆宏观经济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与一些国家的政府债务主要用于消费性支出不同,大陆地方债主要用于项目建设。在全球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举债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保障了企业运营。随着防疫政策放宽,下一步大陆不单要减少负债,更要将经济活力真正激发出来。

当前,大陆的经济结构正发生深刻调整。一方面,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转移至东南亚和墨西哥等地;另一方面,大陆的新能源、光电等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占出口分额的比重不断上升;更重要的是,生物医药、积体电路、人工智能等作为大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蕴含着推动产业升级的巨大潜力。

由于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等领域风险高、投资回报周期长,在全球通膨背景下,能获得的社会投资大幅减少,政府的激励就变得至关重要。目前,大陆正加速完善基于科技创新规律的融资体系,为科技与金融结合提供政策性保障。据了解,北京已成立中关村创新母基金、北京科创基金等在企业不同成长阶段提供多轮资本供给的「耐心资本」网络,以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

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徒增,但大陆仍将坚定推进高水准对外开放。近年先后推出40多项对内、对外金融开放措施,大幅放宽了金融服务市场准入,给全球投资者提供了财富管理和资金配置的新选择。此外,由于坚持实施稳健、正常的货币政策,大陆仍处于难得的低通膨经济环境,到去年底,境外主体持有大陆境内人民币资产余额为9.6兆,较2017年增长1.2倍。随着美元硬通货地位的下降,人民币交易亦将迎来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