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违规炒股、执业失责,年内超200名券商员工被罚
在券业从严监管趋势下,券商员工违规被罚频现。
近期,证监会密集公布了一批针对券商员工的罚单,中金公司及中金财富多名员工因违规炒股、出借账户等被罚。此外,光大证券时任投行员工赵远军因内幕交易被罚460万元,并处10年市场禁入。
除了违规炒股、内幕交易外,还有不少券商员工因违规展业、执业未勤勉尽责被罚。据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17日,今年以来,证监会开出的涉及券商员工的罚单就超过120张,涉及人数超200人,其中违规炒股、保代执业未勤勉尽责被罚情况居多。
违规炒股罚单频现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频频出手打击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
北京证监局9月14日公布了两则罚单,一则是对寇玥等20人出具警示函,二是对庄江斌采取监管谈话,处罚事由均为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
除了员工炒股外,违规出借账户同样遭到监管严查。14日,北京证监局对王罡玄、陶嘉乐、韩旭、戴子锐等人采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监管措施的决定。记者注意到,其中多名被罚人员为中金公司及中金财富员工,员工登记类别多为一般证券业务或投资顾问。
9月13日,证监会还披露了一则券商员工内幕交易的罚单。罚单显示,光大证券时任投行员工赵远军作为星星科技(300256.SZ)重大资产重组的内幕消息知情人,控制他人账户违规交易星星科技股票,最终亏损532.58万元。对此,证监会对赵远军处以共计460万元罚款,同时对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券商员工违规炒股发生亏损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证监会8月16日对开源证券前员工曹禕琛作出行政处罚,曹禕琛违规炒股两年,账户亏损77万元;6月,重庆证监局公布的罚单显示,西南证券营业部投资顾问助理、高级投资顾问何希违规炒股一年,总计亏损超过百万元;3月,天津证监局罚单显示,平安证券天津分公司前财富经理边书元在职期间利用自有资金及他人资金,控制使用他人账户违规炒股,亏损474万元。
另外,违规炒股的高管也不少。在中证协此前通报的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相关案例中,就包括某券商执行董事兼总裁熊某涛操控多个账户进行大额交易,最终被终身禁入市场;2月,证监会一则罚单显示,长城证券原副总裁韩飞违规炒股,共计被罚没约1.17亿元,同时对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监管部门和券商对违规炒股都查得比较严,有的券商还要求员工在工作时间上交手机。”一位在券商工作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违规炒股是监管“红线”,今年以来,在从严监管趋势下,券商对员工违规炒股的自查也更加严格,报备核查员工本人及家属账户属于基本操作,还包括利用科技手段核查员工是否存在违规炒股行为,或者行动轨迹是否与亲属账户IP一致等。
在今年被罚的超过200名券商员工中,违规炒股被罚的就有上百人,除近日集中被罚的24名券商员工外,2月,证监会就曾集中处理了一批违规炒股的券商员工,仅招商证券便有上百人被罚,包括对63人作出行政处罚,对46人采取行政监管措施等。
数百名券商员工被罚
除了违规炒股、内幕交易外,今年以来,还有不少券商员工因违规展业、执业未勤勉尽责被罚,主要集中于经纪业务、投行业务领域。
投行业务方面,主要涉及保荐代表人在IPO、定增等项目中执业未勤勉尽责。比如,8月30日,广东证监局对中信建投的5名保代进行了处罚,其中2名保荐代表人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暂停业务资格3年,3名保代被采取监管谈话。
根据中证协披露的保荐代表人分类名单,今年以来,已有98名保代收到监管罚单。其中海通证券、中信建投被罚保代人数较多,分别为14名、12名。
此外,有近40名券商时任或现任高管、业务负责人因对业务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罚,被罚原因包括公司内控合规管理不当,资管、投行业务违规以及子公司管理不当等。比如,华林证券因存在月度风险控制指标监管报表填报不准确、风控指标超标等问题,董事长林立被予以公开谴责。
券商员工“硬约束”加强
在券业严监管趋势下,券商员工执业规范“硬约束”以及职业道德要求均在不断加强。此前证监会强调,在持续优化券商行业生态方面,要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完善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基本规范和操守准则,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分类名单制度和执业声誉管理机制,依法严格限制违法违规人员“带病流动”。
比如从业人员违规炒股,所在券商的评级也将受到影响。据了解,在券商2024年度分类评级的评价体系中,明确对董监高人员、主要业务人员违规买卖股票、违规代客理财等问题予以扣分。此外,在2023年度券商文化建设评级的自评环节中,文化建设评价体系也进行了调整,其中便涉及“新增因存在从业人员违规炒股情形”。
保代分类管理方面,今年7月,中证协对《保荐业务规则》进一步修订,进一步加强保代声誉约束,包括撤否项目信息将被公开写入保代的“个人简历”,被暂停业务的保代则将被单独分类。
在加强券商员工职业道德方面,9月初,中证协发布了《证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准则》,要求各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应加强选人用人管理,强化对人员政治素质、道德品行、廉洁从业情况的考察;对存在负面声誉信息的人员,公司应当审慎聘用、任用;对存在违法违规、失德失范行为的人员坚决予以出清,不断净化从业人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