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冒多丛「红色小水泡」要小心! 医:不治疗恐留后遗症

周孜容提醒,病灶在结痂前皆有传染力,应避免他人直接接触病灶。(新竹台大提供/王惠慧新竹传真)

新竹1名30多岁男子,最近换跑道至科技厂工作,时常熬夜加班、深感压力,一日突然左胸感到奇痒无比,随后冒出多丛红色小水泡,就医后经诊断为带状疱疹,经抗病毒药物及止痛药治疗后,症状及伤口逐渐恢复。医师指出,约5到10%的病人罹患带状疱疹后,留下长期的疼痛、麻木或刺痛感后遗症,影响生活品质,建议尽速就医。

新竹台大分院家庭医学部医师周孜容说明,通常年纪愈大,愈容易发生带状疱疹,且约有1/3的人,至少曾罹患过1次,当患者处于压力、免疫力低下、或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更容易发生。

周孜容也说,带状疱疹是由小时候感染过的水痘病毒,潜伏在神经节中,于免疫低下时,再活化发作所产生的症状。一般民众常误以为手部的汗疱疹,也是带状疱疹的一种,其实并非如此,俗称的汗疱疹是湿疹的一种,跟病毒无关。

带状疱疹发作时,通常会先出现皮肤疼痛、刺痒、酸麻等前驱症状,约2到3天后会长出红疹、水泡,往往于皮肤局部位置,不会全身性生长,并可能出现疲倦、头痛等征兆。

周孜容表示,若出疹位置在额头、眼皮、鼻子、耳朵、或生殖器周围,可能出现视神经炎、颜面神经失调或听力受损等并发症,提醒民众应尽速就医。另,皮肤红疹在进展成水泡后,切勿自行戳破,避免伤口感染,建议伤口处可透过纱布覆盖,助于减少传染的情形。

周孜容强调,病灶在结痂前皆有传染力,应避免他人直接接触病灶,在红疹结痂愈合后,约有5到10%的病人会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后遗症,留下长期的疼痛、麻木或刺痛感,大大影响生活品质,建议尽速就医,并使用神经痛治疗之药物改善症状,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群,加速神经的修复。

目前有两种带状疱疹疫苗,种为活性带状疱疹疫苗,另一种为非活性重组疫苗,两种疫苗皆适用于50岁以上成人,或18岁以上具有罹患带状疱疹风险较高者,而去年新上市的非活性带状疱疹疫苗,又可施打于免疫不全,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相较于传统活性带状疱疹疫苗保护力较持久,而此种新疫苗须施打两剂(间隔2到6个月),并可和其他疫苗同时接种。

周孜容也说,预防胜于治疗,建议曾罹患带状疱疹者,可于发病1年,且无相关症状后,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另维持健康饮食及良好生活作息,有助预防带状疱疹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