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癌症治疗 扮演重要角色

奇美医学中心中医部医师王瑜婷指出,近年大量研究发现,中医药癌症的治疗中,仍然扮演重要的角色。(图/奇美医院提供)

记者林悦南市报导

近年大量的研究发现,中医药在癌症的治疗中,仍然扮演重要的角色,医学研究中除可提高化疗效果,改善症状、提高存活率外,并可根据患者个人治疗中所产生的不适症状去调理改善,中医对癌症之辅助治疗有不错的成果。

奇美医学中心中医部医师王瑜婷指出,例如,Dugoua等人于2010年针对共65五篇、共4751受试者临床研究进行统合分析发现,当接受化疗时,适当的使用含黄耆方剂,可降低非小细胞癌的死亡率及提高癌细胞对化疗的反应。

Bin.Li等人于2015年的系统性回顾中,发现非可切除性的胰脏病人在接受化疗期间若适当接受中医治疗,可减少恶心呕吐、及提高白血球的生成;而LiMa等人在2017年发表的系统性回顾中提到,肝细胞癌病人接受手术或放疗后,若及时接受中医治疗,可改善肝细胞的重生微环境以提升治疗成效,或在接受肝动脉栓塞化学疗法(TACE)治疗时适当使用中医疗法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存活率。

Wei.Wang等人则在2015年的统合分析中得到结论:乳癌病人在手术后接受中医疗法,可提升5年存活率。而2014年及2015年分别针对乳癌及肝癌的台湾健保资料库的研究亦发现,接受中医疗法可提升乳癌及肝癌的五年存活率。

王瑜婷医师说,中医如何处理癌症病人在接受治疗期间及接受治疗后的不适?中医是以辨证论治为原则,以食欲不振为例,中医师会根据其消化道症状、全身症状、情绪、舌象脉象来辨其为气虚阳虚、湿滞、气郁、郁热等证型,并根据不同的证型给予如补气温阳、化湿、理气、清热理气的中药方剂。

中医师也会依病况给予其针灸穴位按摩,穴位的选择则可以上肢内关合谷下肢的足三里或太冲为主,视兼症或辨证加上如三阳络支沟中脘阴陵泉、下巨虚等穴或温灸

王瑜婷医师举案例说明指出,一名53岁徐女士,非何杰金淋巴瘤第三期,在奇美医学中心住院接受化疗时由于觉得倦怠无力、起身需人搀扶、食欲不振、恶心想吐,故会诊中医部医师王瑜婷,使用益气止呕的科学中药后,恶心呕吐及食欲皆改善。

化疗疗程结束后,在西医血液肿瘤科与中医部医师王瑜婷门诊持续追踪治疗,接受中医辅助治疗包括益气健脾、理气活血、舒筋通络处方及针灸,约5个月后便回到职场,开心的过着忙碌的生活

另名55岁林女士,左侧三阴性乳癌第1期,在奇美医学中心接受手术切除乳房后,外科医师建议接受化学治疗彻底清除癌细胞,但因林女士多年前曾目睹自己的母亲在接受化学治疗过程中,因为恶心、呕吐、倦怠等副作用而痛苦不堪,由于过去对于化疗的不愉快印象,林女士一直不答应化疗的建议,转而来中医部王瑜婷医师门诊希望用中医治疗取代化学治疗。

当时,由于对于疾病及治疗副作用的恐惧,林女士在诊间不停掉泪,王瑜婷医师力劝林女士化疗是目前对于乳癌证据力最充足的治疗方法,而且目前的化疗副作用已较过往轻微,如果真的很害怕,可以跟血液肿瘤科进一步讨论,中医的角色就是帮助林女士能够有足够的体力应付生活以及治疗,而后为其开立疏肝理气止痛、补益气血的科学中药。

后来林女士与血液肿瘤科医师讨论后,最后决定不进行化学治疗,但持续追踪癌指数,中医部医师王瑜婷也根据林女士的症状表现调整药物。手术后1个月,林女士每次走进诊间总是带着笑容,觉得体力比手术前更好。

王瑜婷医师指出,古代医家张子和认为,有病邪时应先以药物治疗为主,邪去之后再以食补等作病后调养,不论是癌症,或者甚至其他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都应注重祛邪扶正的主次,而在祛邪的过程中,亦须注意人体正气顾护,以求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有足够体力负荷。

王瑜婷医师强调,在疗程结束接受身体疗养期间,亦须注意防范病邪的复发;养生是在身体处于健康状态时借由饮食、生活起居等保持,但身体有疾病干扰时,应以治疗疾病为主,切勿将养生方式误作万能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