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皮入骨...沉默杀手褥疮呈「锥子状」 每年约夺万人命

▲长期卧病褥疮易上身,最少2小时需帮其改变一次姿势。(图/示意图东森新闻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褥疮」是行动不便患者的重大通病,这些患者以老人居多,在高风险族群中,许多人又因罹患中风、失智症不善表达,5~27%患者被发现时,情况已十分严重,还有可能合并败血症骨随炎致命性病发症死亡率比一般住院患者高出4倍。新光医院整型外科林上熙表示,褥疮有如「沉默杀手」,若家中长辈长期卧病在床,最少每隔2小时便须帮其改变姿势,才能避血管受到长时间的压迫、坏死,造成褥疮的发生。

林上熙说,褥疮主要发生在身体的背部、尾椎脚跟,虽然褥疮产生会因受力方向与时间有所不同,但从表皮到组织内部,通常是呈现「锥子状」。褥疮的产生总共分为4级,浅层的1、2级的伤口多在皮肤表层,但若长时间未处理,经过1~2个月可能就会深入肌肉骨头,上述组织因少了皮肤保护,细菌直接入侵,导致罹患败血症、骨髓炎机率大为提高,有些情况稳定的患者,还可能因再度入院,感染肺炎不幸丧命,而台湾地区每年因褥疮死亡的人数,约有数万人之多。

褥疮是长期肢体活动不良、卧床意识不清楚、有糖尿病或皮肤脆弱、体力衰弱的病患常见的问题,林上熙以「趴桌午睡」做比喻循序解释褥疮的形成。他说,如果把头枕手臂上超过2小时,手便会感到麻麻的,若超过6小时,便会失去知觉,若此时还未移动,内部组织因长时间受到压迫,便会发红、发黑,最后还会破皮流血。

为了避免长期卧床患者受到褥疮折磨,造成家属负担,林上熙医师提醒,褥疮在伤口形成前,多会出现皮肤发红、30分钟不消褪等症状,此时就需尽早就医治疗。目前针对褥疮的治疗共分2种,若患者身上已有明显伤口,则需以手术清除疮部再缝合;若无,则可透过良好的摆位或皮肤保养改善,也可使用减压气垫床垫,提升居家照护的品质

▼曾有受刑人因延误就医,身上「褥疮」深可见骨。(图/东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