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河套加速跑|湾区观察
11月21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下称“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正式揭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在河套合作区香港园区同步揭牌。
作为深港两地政府协同谋划的重要科创平台,上述两平台将为国内外药械研发机构提供临床试验技术支撑、运营管理与注册申报服务,发挥临床试验规则改革“试验田”和技术创新“推进器”作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而在前一天(20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发展纲要》。加上去年8月29日国务院印发的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合作区“一区两园”的发展规划整体拼图正式完成。
以上只是河套合作区建设取得的最新重大进展。以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印发为起点,一年多来,深港携手推动创新资源加速汇聚,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加快完善,河套合作区正朝着“世界级科研枢纽”目标迈进。
创新资源集聚
地处深港中南部跨境接壤地带的河套合作区,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设的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合作区于2017年初正式提出,在去年8月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出台后,建设明显提速。
上月9日,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全资子公司深圳应科院在河套合作区揭幕。出席揭幕仪式的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副局长张曼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河套合作区是香港与内地创科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深圳应科院落户代表着香港与深圳在创科领域进一步合作。
在此次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揭牌仪式上,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颜宁说,未来,中心将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深度协同,有效衔接港澳地区国际科技的创新优势和广东省丰富的临床资源优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助力大湾区创新药企出海。
去年以来,几乎每个月都有重要创新资源落地河套合作区的消息传出。亚洲抗衰老及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深圳河套)国际转化试点平台、华润生命健康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际总部等创新机构接连获批设立,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自动驾驶等各种前沿科技企业也纷纷进驻。
据河套发展署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9月,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推进和落地高端科研项目超200个,汇聚1.5万余名科技科研人才,累计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1700件。短短一年多时间,一个创新的国际产业与标准生态系统就已渐显雏形。
深港“双轮驱动”
总面积仅3.89平方公里的河套合作区,具有“一国两制”下“一区两园”的独特优势。合作区的建设,也正是依靠深港两地“双轮驱动”。
在深圳园区,深圳市一边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研服务质量,一边在国家和广东省支持下,大力供给创新政策,引进创新资源。目前,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等5所高校陆续在河套深圳园区设立了10余个创新研发平台和一系列创新孵化载体。同时,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也落户河套深圳园区,现已入驻超50家香港科创机构企业。
近日,中共河套发展署党组印发了《关于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勇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探路先锋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4个方面79条改革任务,明确了河套发展署未来5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制。
河套合作区香港园区分两期发展,今年以来正提速、提量。首批来自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等产业的租户将在明年开始进驻。上个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4年《施政报告》中透露,目前已成立由行政长官主持的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督导委员会,带领政府制订香港园区发展的整体策略、计划和布局部署。
此次公布的河套香港园区发展纲要,阐述了香港园区的愿景与使命、发展历史背景和依据、园区的重点发展方向、策略和目标,以及促进港深两地园区跨境要素流通的便利措施,明确了香港园区打造世界级产学研平台、建设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营造全球创科资源汇聚点、开辟制度与政策创新试验田的四大方向。
随着各类科创平台建成,高端人才引进,创新要素汇聚,河套合作区已初步建立起深港科技创新高效协同机制,形成较为完备的科创生态体系,国际科技创新能力有望迎来明显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