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碳收支盤查獲國農獎 盼2050農業碳排達碳中和

中兴大学生命科学系终身特聘教授林幸助团队研发「生态系统碳收支模式方法学」获本届国农奖。记者胡瑞玲/摄影

农业部今举办「2023国家农业科学奖」颁奖典礼,表扬研究成果对农业有卓越贡献的研究团队。研发自然碳汇方法学并获奖的中兴大学生命科学系终身特聘教授林幸助表示,此方法学已应用于公部门农业场域,目前也送环境部审查,未来将透过自愿减量方案落实企业ESG、农民绿色给付,目标2050年达到碳中和。

国农奖每2年办理1次,本年度为第3届,农业部表示,本届国农奖甄选社经发展、前瞻创新、产业领航、环境永续等四大类,计有71件团队优异科研成果经推荐参与竞赛,各类别合计有11组团队获奖,其中2名团队代表人同时获个人潜力新秀奖,得奖团队成果应用广泛且深具产业影响力。

林幸助说明,团队研发建立的「生态系统碳收支模式方法学」,发展自然碳汇量测方法与监测架构,依循IPCC指南,有本土自然碳汇量测、监测、预测与模拟等功能,从量测植物、土壤碳吸存及温室气体排放量等排放系数及活动数据,可估计国家特定栖地类型的燃碳汇量。

此方法学可应用于各类型农地及自然碳汇,包含红树林、海草床、潮间带泥滩地、鱼塭、农田、茶园、竹林、森林等,已应用于18个公部门场域,协助15个公务机关建立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碳汇)资讯。

林幸助指出,目前建立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3种不同湿地类型的碳吸收速率及储碳量,估算出台湾沿海湿地的碳汇量,每年可吸收35万公吨二氧化碳。

林幸助说,此方法学目前也送环境部审查,未来盼与企业结合,也就是自愿减量方案扩大应用范围,不仅能让企业落实ESG,也能让农民执行绿色给付,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肥料使用,让农业不仅重视粮食生产,还有环境友善及生物多样性。

林幸助表示,碳吸收主要是靠自然碳汇,但因农业生产碳排太大,目前仍无法做到碳中和,因此首要目标希望2050年达到碳中和,后续透过自愿减量方案盼能达到负碳排;另此方法学预估还需2至3年才能盘点全台农业的碳汇。

本届国农奖获奖团队还包含番石榴冷链保鲜团队,建立番石榴长程贮运标准化作业流程及冷链技术,让外销美国的番石榴生鲜果实,克服因低温检疫条件而产生的果品寒害品质劣变问题,开柜实测可售率达99%,借此技术,2023年实体通路零售价从2019年每磅0.99美元提高至5.99美元,同时降低耗损率10%以上,增加外销量达20%,此技术同时也可扩展至荔枝或百香果鲜果外销市场,大力推动台湾果品外销能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