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治仁/鑑往知來 一窺「消失的愛」
好友陈文茜最近出版了新书「消失的爱」,乍看书名会以为是谈抒情小品,事实上这是去年她在重病下还坚持完成的创作,内容一点都不轻松,谈的是过去几十年来全球化和金融风暴在各国造成的政经结构影响,如何型塑我们现在的生活,并从历史视角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会写这本书是因为李敖大哥生前叮咛文茜不要把这么多时间放在录制电视节目和写散文,应该把自己的才华和长期训练写一本政治经济学相关的大书。结果这本书就成为文茜给自己的功课,在她三次休克、装上人工血管、败血症和血尿症都集于一身而数次徘徊在生死关头之际,写这本书反而成为她精神集中时努力奋斗的目标。
书中主要观点从全球化谈起。过去的全球化强调分工,生产线往劳工便宜又有工作效率的地方跑,台湾早期的经济发展就是受益者,欧美主导研发设计享受高利润,台湾作为代工加工厂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同时消费者也能买到便宜的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欧美许多的基层劳工和中产阶级因为工作机会外移而成了受害者,社会贫富差距拉大造成阶级对立。政治人物为了凝聚选票,必须找到外部敌人来说明为何生活变差了。我群对抗他群的分化力量有助于消除内部歧见并凝聚支持,中国政经力量的崛起加上其极权体制刚好成了最适合的指责对象。
美国对全球化的态度,有利时就推动,不利时就停止,本来就是保护自身利益下无可厚非的作法。但因为以前去工业化和整体教育体系的问题,造成目前劳动竞争力不足,因此需要以政治和军事力量来强化自己经济上的竞争力。这也是台积电为何有压力必须到美国设厂的重要原因。
全球化的运作模式可能因而调整,但是全球化的实质不会因此消失,只是在过程中的赢家和输家会有所改变。但到最后,各地缺乏竞争力的劳工终究还是跳脱不出现在的泥淖,贫富差距的阴影依然垄罩,激烈的政治对抗也不会减缓。因此现今欧美反全球化和反移民声浪高涨,国际社会关注的是第一强国和第二强国之间是否无法避免一战的修昔底德陷阱。爱与和平就这样消失了。
文茜的世界观和解读,当然不一定完全对,但是提供了我们看问题的重要思考框架。每个人都可以也应当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和对未来世界的想像,并随时和不同意见对话来调整修正,以作为判断是非和决定自身因应对策的准则。
阅读此书的过程是很享受的,限于篇幅我只能很精简地摘要描述,书中另外还有美中对抗、台海危机以及以哈战争等议题的分析。文茜以丰富的历史和政经知识背景结合她特有的文学笔触介绍过去几十年来全球情势演变趋势和原因,令读者收获良多。我一直很羡慕几位读通了历史的朋友,分析和预测事情的眼界能从时间的纵深出发,不像我自己只能狭隘地从当今的脉络思考。这当然也激励我要多读历史,练习更宏观的思考,学习从不嫌晚。(作者为云品国际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