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治仁/透過面試認識自我、找合適職場

透过面试找到适合的工作伙伴是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过去我的旧观念是面试无从准备,就是临场发挥,让召募者和面试者能有些履历文字以外的互动经验。而面试大概只能刷掉明显不适任的人,但是通过面试者的工作态度、人际互动、团队精神和人品操守等因素,都不是面试过程可以清楚明辨的,因此对面试选才的信心度不是很高。

最近阅读了《面试的科学》这本书,让我对面试有了新的观点。作者安娜.帕帕利亚是一位专业人才招募总监,后来转型为职涯教练。她虽有多年面试的经验,却也逐渐发现自己招募面试时的盲点,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到底面试过程是在找到让招募经理满意的人?还是最适合这份工作的人?

举例来说,面试经理有的重视学业成绩,有的重视团队合作,也有的重视亲和力,或是跟自己聊得来的求职者。但如果出缺的职务是内部会计,面试时有没有跟招募者产生共鸣,其实并不那么重要。面试官如果只是依照自己过去既有的习惯和逻辑来筛选人才,就可能因为自己的偏见而无法找到适合人选。

例如大家都曾经看过网路上流传某些公司面试时类似脑筋急转弯的题目,或是面试官只是在招募像自己的求职者,以及既有对于性别和种族的偏见等,这些都会妨碍公司找到适才适所的人选。

作者在发现了这个漏洞之后,就致力于研究成因和解决方法。她不是要教大家如何透过范本式的答案来通过面试,而是能更系统化地清楚自己是谁、想要什么,且这个逻辑可以同时用在招募和求职两方。

她透过心理学基础和科学方法来区别四种类型,让读者不管身为面试官还是求职者,都能从认识自己的风格做起,了解不同类型的优缺点,调整出最适合自己的面试做法。

这四种类型分别是:想要被喜欢的「魅力型」、想要做自己的「挑战型」、想把事情做到完美的「审视型」,以及想要融入环境的「和谐型」。每一种类型都有其惯性和偏见,了解自己属于那种类型,就能避免自己被既有框架引导,而做出错误的表现或决定,大大增加了面试成功的机率。

书中详细分析了该如何面对每一种类型的召募者和求职者,并在了解自己的风格后做出调整。例如如果发现自己说话没有重点,就要训练直接切入主题的简报方式;说话方式太直接的人,则要学习委婉表达。

对求职者而言,面试目的并不是要被所有的公司录取,而是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发挥的职场。与其在面试时演戏,角色扮演成另一个人,而得到后来发现不适合或不适任的工作后再离职,不如透过面试的准备和过程更自我认识,并在诚实呈现自己的前提下,找到适合自己长久耕耘的职场。

面试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形式,也是一门科学。人才是任何组织发展的基础,而面试是打下这个基础的重要关键,值得所有需要面试者好好钻研。

(作者为云品国际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