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找到适合自己的高中职,发现人生的价值

文/温怡玲

从2011年教育部宣布实施十二年国教时程表后,「十二年国教」似乎成为台湾社会压力锅,随着时间逼近,压力愈来愈大,终于在今年5月国中会考后爆开来,至今仍纷扰不断。

纷扰的原因,当然和分数公平性脱不了关系,对于想进明星高中学生家长们而言,1、2分就差一个志愿,当然必须斤斤计较。但是,除了分数之外,十二年国教其实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面向

长久以来,台湾社会普遍认为考试是最公平的方式,所以无论教改怎么改,「分数订高下」的规则始终如影随形,从联考、基测到会考,名称和方式不同,但「考试领导教学」的本质其实没有改变。因此,虽然十二年国教的初衷是免试、让孩子适性发展。但目前看来,非但没有免试,考试方式反倒愈趋复杂,连究竟要如何填志愿都如瞎子摸象;想要找到适合自己性向发展的高中,更是难上加难。

放眼国际,同样缺乏天然资源、同样重视教育的以色列,他们的教育观念就跟我们截然不同。《远见》记者远赴以色列,采访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发现他们重视孩子的个别差异,从小鼓励孩子问问题、发表看法,而且认为「可能只有笨蛋才会没有意见」。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在意标准答案,反而更在乎从小培养思辨能力家人进晚餐简直像辩论赛,甚至说「10个以色列人会有11种意见」。

不只是制度 观念转变才是重点

同样实施十二年国教,以色列高中生入学没有复杂的「比序条件」,但他们入学必须选择主修科系,以发掘自己的兴趣专长。而学习不只是为了未来就业,也为了培养品格心性

有趣的是,在《远见》记者与以色列人接触的经验中,他们很少、或者说几乎不曾提过「竞争力」这个字眼。尽管他们的确拥有令人称羡的产业竞争力,足以媲美矽谷;拥有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和优异的高等教育环境,并且在群敌环伺的环境中,屹立不摇。

台湾当然不需要模仿以色列,但不妨思考,为何以色列会有这样的教育理念?因为他们经过数千年的颠沛流离,知道唯有脑袋学的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因为人口少,所以每个人都必须激发潜能,才能对社会产生最大贡献价值

反观台湾,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我们期待下一代拥有什么样的能力?在过去三年内,《远见》始终关注十二年国教的政策转变,曾经出版三本专刊详细分析15区的比序条件。也曾经走访瑞士,走访高中技职教育成功的秘诀。我们发现,十二年国教要成功,靠的不是制度,而必须先从观念的改变着手;不能只有入学方式改变,而是学生、家长和社会都要与时俱进。

同时,也很开心发现,有许多高中老师已经默默努力、集思广益,透过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教材活化,让孩子能够在课堂上发掘潜能、跨领域学习,发现兴趣与专长,不再视学习为畏途

论语.为政第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5岁的孔子就确定,以研究经学为毕生志向;近代许多研究也证实,15到18岁是人生学习专业关键阶段。期待在度过初期的摸索之后,十二年国教的实施,让每个孩子都找到适合自己的高中、高职,发现自己的人生舞台与价值。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教育专刊;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www.gvm.com.tw】【立即购买远见杂志教育专刊:http://store.gvm.com.tw/magazine_information_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