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為何淡定看待石油震撼?「5理由」說明戰爭溢價大不如前
以色列与伊朗冲突不断,已升高中东地缘政治风险威胁供油的顾虑。路透
2006年7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时,油价应声飙涨将近10%,涨到每桶约80美元。今天油价起初暴涨的情况也类似,但油市对中东风险的反应已不像昔日那般强烈。所谓「战争溢价」变小,而且效应更快消退。
以往,油价通常反映市场对「最糟情境」的推估。1970年代石油危机、1980年代(两伊战争)以及1990年代(入侵科威特)大幅扰乱石油供应,都让资深交易员记忆犹新。然而,35岁甚至40岁以下的交易员,并未经历过长期性的中东供应震撼,过去二十年来给他们的印象反倒是「供油受扰情况向来轻微且历时短暂」。
假如油市现在的价格反映最糟情境,脚本可能这么写:以色列攻击哈尔克岛石油出口设施(伊朗90%的石油生产从此处出口),德黑兰采取报复行动,轰炸沙乌地阿拉伯、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的油田,一大部分的全球原油生产受到影响。区域性战争随即爆发,中东石油运输要道荷莫兹海峡遭到封锁。那种情境若是发生,国际油价涨幅将远超过10%。
那么,交易员目前为何大致淡定?彭博资讯列举五个理由,解释为何现在对地缘政治风险的评价与昔日大不相同:
一、美国如今是全球最大石油产国,对中东石油的倚赖已大减。2006年6月时,美国每日生产680万桶,如今日产量已超过2,010万桶。2006年时,美国净石油进口达到1,250万桶的空前高峰,如今则净出口约150万桶。这不表示中东供油中断不会产生实质冲击,但显然改变了市场心理。
二、西方已展现「不计一切代价」把供油中断风险降到最低的意志,包括一旦有必要将提早动用战备储油应急,且将释出更大数量。西方国家也已对若干产油国放松石油制裁,以维持油市供应充裕并且平抑油价。
三、石油产国过去20年来已展现从供应中断恢复正常的强大韧性。例如,2019年沙乌地阿布盖格和胡赖斯石油设施遭攻击后,沙国供油量骤减约50%,但只持续数日而非数月。利比亚石油产业从2011年格达费独裁政权垮台复原,而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后,该国石油基础设施也大致无损。这些事件都予人一种安全无虞的印象,影响交易员如何看待石油供应受扰的展望。
四、原油选择权市场流动性远比昔日强,让交易员能以合理价格预先买保险防患于未然,而不是冒险押注油价会涨或跌。2006年时,布兰特原油买权的日均成交量仅1万口,现在平均15万口,最近最高一天飙上35万口。这种额外的流动性赋予市场更好、更便宜的避险工具,而不必把油价大幅推升。
五、今日战争迷雾较淡薄,不似昔日那般浓厚,这要拜商业卫星之赐,让交易员能从接近即时的卫星影像观察实际发生的情况,而不是凭空瞎猜。卫星也协助改善对油轮出港后行迹的追踪。简单说,油市现在更能凭资讯、而非市场耳语交易。
话虽如此,市场最危险的四个字就是「这次不同」。过往绩效不保证未来收益。倘若中东区域性战争一发不可收拾,油市大受冲击,仍将逼得人人重新评估油价。上述五个理由可强化对油市应变韧性的信心,却不能排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