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准入壁垒持续破除 中小企业创新动能日益增强

本报记者 孙丽朝 北京报道

6月是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我国90%以上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变化备受市场关注。

6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的《2023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惠企政策进一步落地见效,企业获得感满意度提高。市场准入壁垒持续破除,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优质企业培育工作走深走实,中小企业创新动能日益增强。

《报告》显示,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商事制度改革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企业进入市场的制度性成本大幅下降,市场准入效能持续提高,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中小企业数量稳步增长。据统计,全国中小企业数量由2021年的4800万户增加至2022年的5200万户,增长率达8.3%。2023年全国新设经营主体3272.7万户,同比增长12.6%,其中新设企业1002.9万户,同比增长15.6%。

据了解,2023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在原有36个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基础上,新增了14个评估城市,参评城市共计达到50个。根据城市能级情况将参评城市分为两个类别,分别是副省级以上城市(共19个)和地级市(共31个)。

从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综合得分情况来看,副省级以上城市中,上海、深圳、北京、广州、杭州、南京、宁波、青岛、武汉、厦门位列前10位;地级市中,苏州、合肥、无锡、金华、泉州、长沙、东莞、石家庄、郑州、南昌位列前10位。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也在稳步推进。2023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通过中央财政资金,支持30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共15个重点行业、超1.5万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共有29个参评城市位列其中。

《报告》显示,根据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系统有关数据,广州、无锡、苏州、杭州、上海等城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水平相对较高,各参评城市中小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状况有所缓解。

对于中小企业发展最关注的融资问题,《报告》介绍,中小企业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持续提升。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06万亿元,同比增长23.3%,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13.1个百分点;2023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各参评城市2022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人民币贷款总余额比重均值为10.1%,余额增速均值为25%。

山东一家交通类工业企业负责人对《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包括减税降费、优化审批流程等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中小企业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法制保障得到强化,企业活力和韧性也进一步提高。但由于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仍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被核心企业拖欠账款情况较为普遍。

“许多订单无法收到现金,下游核心企业通常以银票、商票甚至核心企业自己的供应链债务凭证来结算,增加了中小企业账期和营业负担。”该企业负责人说。

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单普通的合同,从垫付钱购买原材料,到完成生产、交付,资金的周转周期通常超过两年。“也就是说,生产采购的钱花出去两年之后,我们才能真正收到回款。”他说。

《报告》也指出,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

评估发现,为持续推动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稳固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企稳向好态势,切实提振企业发展信心,还需重点关注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具体为:企业普遍面临用工成本及原材料成本上涨、国内外订单减少、销售回款难等三大难题,需继续加大纾困帮扶力度;银行贷款难、抵押担保难、直接融资难依然困扰小微企业;企业创新研发机制尚不健全,大中小企业融通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支持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存在专业性不强、服务广度和深度不够、经营规范性较差等问题,尚未能更好满足企业差异化、高质量的服务需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资金、人才短缺及数字化服务商能力不足等因素,制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用人难、引才难已成为影响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地方支持人才引育留用的政策效果还需充分释放。

(编辑:孟庆伟 审核:郝成 校对:翟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