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监管新制 破除准入隐性壁垒

中国银行工作人员客户办理购买基金业务。(新华社资料照片

大陆国家发改委与商务部近日公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明确对私募基金行业管理,这也是私募基金行首度被纳入全大陆统一的市场准入体系。这意味过去私募基金被诟病准入难、特别是民营企业难以入门问题将得到改善。

尤其在新版准入负面清单下,各地工商部门与金融监管之间形成资讯共用联动机制,对私募基金市场准入标准进行统一、提升准入透明度业界人士看来,私募行业负面清单制度的确立,将健全行业信用体系、发挥市场机制,为具备专业投资能力优质私募机构塑造更有利环境

据《经济参考报报导,过去不少机构人士抱怨,不同地区监管部门对私募基金准入标准不一且流程不透明,动则出现工商注册窗口开开停停;对民营私募机构存在歧视等市场准入壁垒

因此在新制发布下,对民企意味着私募股权基金的市场准入隐形门槛消失,行业朝「扶优限劣发展,并要让伪私募逐步出清。

具体透过大陆工商总局数据观察,登记名称中包含「基金管理」、「投资管理」名称的合伙企业共35.87万家,但在中基协登记含基金管理人和基金产品在内的机构为2.84万家。换句话说,目前纳入中基协登记备案的机构仅占7.9%。

清科研究中心董事总经理符星华解读,这是大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史的重大改革,市场与行业监管部门加大对打着私募基金管理旗号,却不从事该业务的监管力道。举例来说,未来非金融机构、不从事金融活动的企业,在注册名称和经营范围原则不得使用「基金管理」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