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透视两会 科技创新、环保
大陆全国两会4日登场,节能减碳将是重点之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的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每年发电量可达到3.9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万吨。(新华社)
大陆全国政协、人大会议4日起陆续登场,今(2021)年是中共建党100周年及「十四五规画」开局之年,两会因而被赋予更多意义。从代表委员、业内人士拟提交的提案和建议内容来看,「科技创新」、「碳达峰和碳中和」、「乡村振兴」、「民生保障」都是今年的热词,预期也将是两会看点所在。
今年多位两会代表委员的建议和拟提交提案聚焦于科技创新。据《经济参考报》报导,民建中央、农工党界别小组和九三学社中央均拟提交相关提案,从如何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如何助推科技型初创企业发展,以及如何推进科技金融健康发展等角度,对科技创新发展提出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财经大学贸易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李秀香建议,培育创新引领企业,一是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二是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设。
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策略师王汉锋认为,科技创新绝对是今年两会一大热词,其中晶片自主尤其值得关注,因为晶片不仅拥有经济价值,更被赋予了地缘政治价值。
CO2零排放 列重点任务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要抓好的八项重点任务之一;今年2月年度第一次中央深改委会议也强调,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统筹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途径,抵消自身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储能设备技术专委会秘书长郭云高认为,碳达峰表面上是约束碳排放强度问题,而本质是能源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事关经济高品质可持续发展。
农工党中央在拟提交提案中建议,大力实施终端能源电气化,加快民用散煤、燃煤锅炉和工业炉窑等用煤替代,尽快降低煤炭消费占比;同时,加快非化石能源发展,在「十四五」末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至20%及以上,2030年力争达到30%。
此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核心内容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国家乡村振兴局日前也已正式挂牌,「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也成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焦点之一。
「民生」向来是每年两会的热点,从就业增收到社会保障,从住房制度到教育改革,多个民生领域「热词」频频出现在代表委员的提案建议之中。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不少代表委员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就业领域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品质就业的目标。